中国网8月10日讯(记者 崔灿)走进风景秀丽的西宁北山美丽园,远处白云像海浪般在层层林海间翻滚,郁郁葱葱的森林间时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各色山花点缀在绿色的山坡。潺潺河水,穿亭绕桥,汇入远处蔚蓝的湖中。这里,已经成为游客和西宁市民常来游玩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这样的景色在中国东南平原地区或许十分常见,可对于青海西宁,这座位于干旱高冷的青藏高原上最大的省会城市来说,取得如此规模化的绿色发展成果实属不易。1989年,青海省委作出了“绿化西宁南北两山、改善西宁生态环境”的战略决策,正式启动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29年来,该市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目前的75%,谱写出高寒干旱地区实施绿色发展的生态传奇。
寒旱高原上的绿色奇迹
“三十年前,站在这里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番情景,满目荒山;可现在,看到的都是绿色。”王志凝视着远处的林海感慨道。这位西宁市林业局的副局长,多年来见证了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气对这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据王志介绍,由于受大风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的影响,过去的西宁市常年受沙尘暴的侵袭,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生活发展,周边水域的污染等问题也进一步加重了当地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西宁市近年来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之路。其中,植树造林作为保护水土,绿化环境的重要举措,成为西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时值改革开放初期,生态建设的理念还未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地处偏远的青海在省会严峻生态环境的倒逼下正式启动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由此,西宁市开启了对于绿色发展的超前实践。
然而,中国西北干旱,青海也不例外,特别是在西宁南北山,这种难度放大到了极致。这里的年降雨量仅为32厘米,而年蒸发量可以达到130厘米,这为大规模植树造林提出了严峻考验。
“种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魏民劳和记者说道。这位六十二岁的老人前不久从西宁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绿化区退休,他已经为南北山绿化工程奉献了近二十个年头。回忆起初进山里种树的日子,老魏颇有感慨。老魏说:“那会儿是三四月份,正是早春种树的时候。山上天气冷条件差,我们把能穿的衣服全穿在身上,外面衣服冻的硬邦邦的,可是衣服里面全都是种树干活出的汗。”
早上五六点钟,老魏和工人们就一起上山了,挖树坑,抬苗木……中午,他就在山坡上和工人们一起啃点干馍馍,喝点茶,然后又一起劳动,直干到傍晚时分。一天有十几个小时全在山上度过,这样的日子老魏一干就是十多年,只有周六日才回家换洗衣物休息两天。
尽管那时山上的工作条件恶劣,可老魏从来没有放弃过,真正让老魏担心的是缺水问题。“缺水是种树最大的困难之一,”老魏说。西宁南北山多为坡度近60度的陡峭山坡,而比陡坡更常见的,是红色的栗钙土。这种土壤占北山土质的90%,存不住水,遇水即散,土壤贫瘠,树苗种一批死一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魏提出了“要种树先整地”的想法。除了修建水平沟等截排水设施防治坡面水土流失,老魏还想出了换土的法子:把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石质土挖出来,填上适合植物生长的养料土。别人都觉得这是异想天开,可老魏说干就干。正是在老魏的努力下,他所负责的1500亩绿化区,现在已经绿树成林。在山上放眼望去,一些油松和云杉也已长到五六米高了,山坡上还有紫丁香、山杏等花灌类植物。
“我经常和我的工人们说,种树就像养孩子,你细心照料它们,它们才能长得更高更壮,才能长成一片森林。”老魏向记者说道。
打造绿色城市发展新格局
对于青藏高原这样一个高寒干旱的地区来说,种树难,育树更难。据西宁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为了提高当地植树造林存活率,保证绿化工程如期高效进行,该市采取了许多先进技术和方法来改善整体生态环境。
据统计,截至目前西宁南北山共建成泵站62座,铺设各级管道2000公里,修筑蓄水池570座,建成了覆盖整个造林区域的林灌滴灌网格系统。此外,西宁市努力打造节水型城市,高度重视防治水污染等水源管理工作。据西宁市水务局统计,西宁目前已建成11座污水处理厂,城市日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5 万吨,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1.5%。同时,为了加强河道生态综合治理,西宁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河道“河长制”管理制度,共任命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953名,明确湟水河等周边水生态体系治理任务。
为了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西宁市还打造了具有高原特色的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保护格局。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将于今年十月向公众开放的湟水湿地公园,不仅将会为保护当地河湖生态系统提供重大科学价值,同时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充分体现出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
2015,西宁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省会城市。截止目前,全市森立覆盖率达33.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据估算,南北山森林每年可滞尘7.5万吨,不仅大大降低了西宁扬沙日数,同时有利于当地微气候的改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如这句中国古谚所说,西宁市的绿色发展不仅为高寒干旱地区进行大规模绿化提供了成功样板,还大大提升了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让当地市民生活更加有获得感和满足感,走出了西北地区城市绿色转型的生态特色发展之路。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