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 一名武汉医生的疫情前线“守卫战”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0-02-20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2月20日讯(记者 何珊)2020年1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夏文芳所在的内分泌科收治了一名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有问题,这名患者还出现了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CT检查发现患者肺部发生了类似于病毒性肺炎的改变。

武汉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夏文芳穿戴防护服在发热门诊开展救治工作。[受访者 供图]


科室很快上报情况,将病人送至金银潭医院进行治疗。夏文芳说,当时科里并不知道这名患者感染的就是新冠肺炎。由于平时一直在做院感培训,她所在的科室做了较好的防护措施,并没有出现感染情况。


但当时的夏文芳没有想到,一场异常凶险的疫情正在逼近。


守住抗击疫情第一道堡垒


1月初,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持续增多。医院迅速增加人手支援发热门诊,保证24小时开诊。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个发热门诊成为承担新冠肺炎患者筛选和紧急救治职能的前沿阵地,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是第一道防线。


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相当于“守门员”,接触病患多、风险高。夏文芳春节前接到通知,医院要继续从各个科室抽调人力,支援已不堪重负的发热门诊。


“我们科室列了一个支援名单,问大家有没有困难。当时,没人说有困难,几乎所有50岁以下的医生护士都参加了。”


“等待上岗的时候,儿子比我还着急,问我怎么还没去上岗。”夏文芳笑着说。其实,夏文芳早早就开始养精蓄锐、调养身体,随时准备上岗。


2月9日,已接受发热门诊上岗培训的夏文芳正式支援发热门诊。


据夏文芳介绍,发热门诊的医生被分为一线和二线:一线值班医生负责接诊病人、开诊治处方,有问题请示二线;二线医生随时接到一线的信息,处理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人。


47岁的夏文芳被安排在二线,负责及时帮助一线医生开展工作。武汉协和医院发热门诊一线每天有20多名医生在岗,最高峰一天接诊了800多名患者。


来发热门诊的病人中,有的轻微感染,有的发热并患有基础疾病,情况复杂,需要医生快速甄别,然后提供一个检查和治疗方案。此次疫情中,重症、死亡患者大部分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见的基础疾病。夏文芳有20多年的内分泌临床经验,这让她在门诊工作中有了更多施展的机会。


“内分泌专业特别注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新冠肺炎病人最后能不能扛过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内环境平衡。有的病人血糖血压很高,有的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在这种情况下,内分泌科医生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调整,从而增加治愈几率。”夏文芳介绍说。


“我们成立了一个血糖调控群。只要有血糖问题,当班医生就会把病人的血糖情况发到群里。我们一看到信息,就马上在群里指导用药,非常快捷有效。”


随着方舱医院的投入使用和更多定点收治医院的开设,发热门诊和床位压力有了明显缓解。“今天有20个病人转到了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留观室一下子腾出不少床位。”夏文芳告诉记者。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医院不能开空调,要随时开窗保持通风。夏文芳说,确实冷,但穿上防护服后,要不停地和病人说话、不停地走动,很快就会感到闷热。这一冷一热,就是发热门诊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


由于缺乏经验,佩戴护目镜成了夏文芳需要应对的一个挑战。戴上护目镜半个小时,眼镜和护目镜的镜片就会起雾,鼻梁、脸颊也被压得生疼。后来她在医生交流群里讨教经验,同事说涂抹洗手液可以防雾,贴垫片可以缓解压迫感。但这个方法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垫片多半是粘胶的,会让她的皮肤过敏。“这些困难都没什么,总归能克服。”夏文芳说。


休息之余,同事们会在群里交流经验,相互加油鼓劲,也会发一些轻松的段子来调节紧张情绪。


一有时间空下来,夏文芳就上网接诊,处理病人线上咨询。据悉,自从武汉协和医院开通网上门诊以来,已收到7万多人次的患者问诊。


疫情肆虐下的感动


夏文芳说:“防护装备目前够用,但也没有到充足的地步。每一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每一副护目镜都要充分利用,不能浪费。”她告诉记者,武汉协和医院有一个专门物资小组负责对这些不同规格、不同渠道的物资进行质量审核,检测它们的防护能效,确保使用这些物资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


看到同事们戴着颜色不同的口罩,穿着款式各异的防护服,夏文芳觉得很感动。“这些东西来自不同的地方,背后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些物资奔走。”


来自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也常常让夏文芳动容。有一天,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人两天没进食了,来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只有70%。医生马上让他吸氧、输液,血氧饱和度有了明显改善,但如果停止吸氧,血氧饱和度就维持不住,这意味着他必须留院观察。


此时,又来了一名70多岁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人,同时肾功能不全,已经出现嗜睡,情况更为严重。当时只剩下一张病床,按病情严重程度,床位要给后一位病人。医生与前一位病人沟通解释后,这位病人表示理解支持,愿意安心再等一等床位。


“有这些通情达理的患者,让我们更加有勇气和信心对抗病魔。现在病床的紧张度已经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的救治率明显提高了。”夏文芳说。


自夏文芳到发热门诊支援以来,已经有半个月没看到儿子了。夏文芳的儿子今年17岁,上高二,平时在家都有爸妈做家务。这段时间孩子好像更懂事了,主动承担了不少活儿。“前一阵子他还自己编辑拍摄家庭防疫科普小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不错反响。没想到自己平时琐碎说的一些话,他都记在心里了。”夏文芳非常欣慰。


“在这场疫情中,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提及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感触,夏文芳感觉整个人瞬间又充满了力量。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