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21日讯 (记者 段亚英)“出院以后,我感觉一天天变得有劲!”于先生在家中感慨道,他身上依然佩戴着吸氧设备。
今年五十出头的于先生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过15天的治疗后,核酸检测转阴,达到出院标准,2月5日在医生建议下开始居家静养治疗。
由于肺功能受损严重,目前于先生咳嗽还比较多,说话有些断断续续,需要依靠吸氧来缓解症状。
“我现在全靠家人照顾,不能受凉和感冒,一动就喘不过气来,咳得特厉害。”于先生说。即便如此,于先生感觉自己的症状在渐渐消退,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基本上一天能吃四餐。
据于先生介绍,出院后,社区和金银潭医院的医生一直和他保持联系,指导口服用药,以便随时掌控病情。
于先生回忆说,他是1月12日开始出现症状的,咳嗽、酸痛、发热、没有食欲。鉴于自己以往每到冬天就会咳嗽,他以为这次是老毛病支气管炎发作,因此选择了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治疗了三天后,症状丝毫没有减轻,咳嗽还加重了。
1月15日晚上7点多,于先生感觉浑身酸痛难受,体温迅速飙升到41度,便连夜开车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当时医院已经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经过抽血、肺部CT扫描等一系列检测,于先生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他尝试过分析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感染上的,却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在哪里接触到了病毒。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家人没有受到感染。
那天夜里,于先生没有回家,在车里待了一晚上。无边的恐惧裹挟着他的每一根神经,病毒的可怕、治愈率低、没有特效药、担忧住不上院、以及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心,都让他感到无助甚至绝望。
当晚他拿定主意,“如果住院不顺利,我就打算离家出走,让自己自生自灭!”
第二天天一亮,于先生就来到社区医院,告诉医生他确诊了,社区医院很快帮他联系好武汉市第五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转诊转院。由于病情加重,意识模糊, 1月20日凌晨,于先生又被转至武汉市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
于先生说他是幸运的。 由于就诊和治疗及时,在金银潭医院待了一星期后,他的身体开始明显好转。医生的细致关怀,也让于先生逐渐恢复了信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于先生说,“医生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善意的举动,都给病人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一开始一点点食欲都没有,但医生说,多吃多喝才能补充体能,我就拼命地把食物塞进嘴里,硬吞下去。 ”
于先生说,这次住院最大的感触就是了解到了医务人员的不易。“他们在一线的行动让我感动和感恩。” 他亲眼目睹医护人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走来走去照顾病人,有时累得只能拖着脚走路。他们一直忙到深夜或凌晨,才能勉强挤出一点时间到走廊里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片刻,其间仍然注意听着呼叫器有没有响,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于先生还特别提到,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也是自己战胜病毒的关键。他印象最深的是,住院后有一天高烧持续不退,在跟家人视频连线时意识出现模糊,突然被他们的痛哭声惊醒过来,听到他们叮嘱他不要有负担,安心治病。“他们不能没有我,”于先生当时想。亲情的力量点燃了他的意志力和一定要好起来的信念。
于先生说,我衷心地感谢疫情第一战线上的医务工作者、警察以及各方志愿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抗击疫情,守护我们的家园。
于先生出院那天,他所在的车友群里的志愿者不辞辛苦,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想方设法帮他买到了吸氧机、血氧仪等医用器材,让他倍感温暖。
经过14天的居家隔离治疗,2月19日的复查结果显示,于先生的肺功能正在逐渐恢复中,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左右,可以间隔五六个小时不需要吸氧了。看到新闻报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帮助挽救他们的生命,于先生表示希望捐献自己的血浆,但他的主治医生说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暂时还不适合参加捐献。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