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的武汉志愿者:点亮微光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0-03-03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3月3日讯(记者 张锐)1月22日,34岁的高校老师李轲回到咸宁,准备和家人过春节,但心里也惦记着春节期间需要回武汉的学校值班的事情。不承想,武汉当晚宣布翌日“封城”,他索性就在“封城”的第二天开车回到了武汉。

       这一决定让他有机会见证了“封城”至今武汉居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让他和家人的分离超过了一个月。但他毫不后悔。

       在这个月里,他没有让自己闲下来。李轲对记者说,春节值班期间,他和同学、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天,都说面临疫情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大家说干就干,要为这个城市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志愿者在行动

       他们首先通过众筹的方式募集了一些款项。由于群里有人在经营企业,在武汉市区有比较大的门面可以作为仓库外,还在外省有采购渠道、物流资源。所以,他们募集到款项后就直接从外省买了一批紧缺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酒精、护目镜等。当物资运到武汉,这批志愿者便自己出人出车,根据医院发出的求助信息和医院科室对接,把物资分发出去。

一名医疗工作者签署接收捐赠物资的收条。[李轲 供图]

      “我们这个志愿者组织筹集并捐赠了32000个口罩。此外还有10000件防护服,3000副护目镜,2000瓶消毒液,价值总金额将近80万元。”李轲说。

       他们对接的大医院超过20家,还有三四十个社区医院。

       然而当时,虽然有国家层面的大力调拨,还有像他们这样的志愿者八方支援,武汉各大医院还是出现了大面积物资紧缺情况。“这是因为一线的消耗量特别大,所有的医疗物资在武汉都变成了快消品。”

       李轲谈到了一件让他很有感触的事。一次,他送了10箱口罩到武汉市的儿童医院去。在交接物资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护士长只戴着普通的一次性口罩,穿着薄防护服。他一问才知道一级防护服数量有限,所以全部都集中起来给需要接触确诊患者的医生去用了。担心不已的他,第二天就组织送了一批高等级防护服给这个科室。科室主任发来短信感谢他,说护士长回来就哭了。“医务工作者压力很大,我们普通人愿意给他们送去我们的温暖,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 李轲说。

“井然有序”的城市

       1月17日,李轲供职的高校开始放寒假。那时,武汉城内,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传闻已经在坊间流传。“但那个时候,包括我个人在内,大家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在意,总觉得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真正觉得很紧张的时候,还是宣布要“封城”时。“对我而言,这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事情。这么一个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就‘封’起来了。交通怎么解决,物流怎么解决,生活物资怎么解决,就医怎么解决……当时还是有一些紧张的。” 

       后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比如交通,每个社区都会分配出租车的指标,可以排队叫车,也可以开私家车出门。李轲说 :“我回武汉值班的时候,便利店里方便面这些都被抢光了,人也很多,当时是有些恐慌的。但很快,你会发现,当天晚上被抢光的货物,第二天货架上就会全部补满。这个城市的供给能力还是超强的。”

       和许多在“封城”时期宅在家里的人不同,李轲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在外送物资。他说,他只想用四个字来形容他看到的场景,那就是“井然有序”。

       “我经常去医院,目睹了门诊和其他楼的排队情况,虽然大家压力很大,但绝对是井然有序的。”他描述道:“我也会去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依然看到一切井然有序。无论排队时间多长,每一个人都表现得特别安静,没有人抱怨。”

       对李轲来说,唯一紧张的是,需要在早上10:00以前去抢购蔬菜。反倒是口罩供应充足。“在麦德龙这种大卖场是能买到口罩的,不过是那种一次性口罩。每次一人限购两包,每包50个,一包就够普通人用一个月了。”不过,防护级别更高的N95口罩,依然很难买到。

       而从2月25日起,武汉、黄冈、荆州等地市民可通过小程序网上预约购买口罩,并可选择顺丰快递配送到家。日供应量超200万只,每只单价不超过1.8元,活动将持续至疫情结束。

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在李轲看来,疫情爆发初期,太多人去医院,医疗需求陡增,就如同银行挤兑一般,医院根本就接待不过来。

       他表示,当时媒体并没有注意到社区医院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哪怕输液这样简单的工作,也因工作量实在太大,社区医院人手有限,而无法消化。“一个社区将近上万人,工作量特别大。”他回忆起自己给社区医院送防护服时看到的场景说道。

       但这个状态并没有持续几天,政府通过建立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以及征用酒店和一些学校的宿舍做隔离点,来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并把压到社区的工作量分流了出去。

志愿者李轲和接收捐赠医疗物资的医疗工作者合影。[李轲 供图]

       李轲也参与了清理高校宿舍的工作。前段时间,学生留在宿舍的物品堆积成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李轲说,整个过程分为两轮,教职工先把学生的物品清了一遍,然后志愿者、街道干部和国有企业的员工过去又清了一遍。“实际上我看到的是,大家对寻常物品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不能说每一个都归了类,但起码是把个人柜子里的东西、床上的东西,还有重要的东西,全都打了一个大包堆在一块儿了,学生回去以后可以清点、辨认、取回。”

       他认为武汉市政府各部门正在超负荷运转。各种政策、措施和行动正在发挥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李轲没敢告诉家人自己在武汉的义举,他的朋友也帮他保密。每天他都会和家人视频,看看孩子,报个平安。一个人在武汉的这段时间,他每天都会炒两个菜。从不下厨房的他,如今厨艺大涨。

       每次出门,他都会戴上口罩,穿上罩住全身的防风衣,戴上帽子,并带上一瓶用花露水小喷壶灌上的酒精。

       渐渐地,他发现自己跑的医院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身边的志愿者同事却越来越少。向群主一打听,才知道有志愿者感染了病毒。

       有时,他还会帮那些远在国外的同学去照看他们的父母,采购急需的药品、物资和器材。本来无助又着急的同学们,赞他是救命恩人。

       但他并未居功,说到:“我就是一个普通的武汉市民。这个城市给了我们很多,我觉得能回馈一下这个城市和社会,是我们的责任。”

       直到最近,李轲在家休整,开始整理抗“疫”日记。

       他还清晰地记得大年初二的晚上,到家10点,准备睡觉,却在志愿者群里接到消息,说有一辆大货车拉着一批物资过来,凌晨1点到市区。于是他和另外一个志愿者赶了过去,心想这么一大车货,起码得卸货到下半夜。

       就在他们等候货车到来的时候,忽然发现各个路口,四面八方开来十几辆车,星星点点的车灯,点亮了大年初三静谧而黑暗的凌晨。

       原来,其他志愿者看到消息后,都不顾夜深,只身从家里开车赶来。这一下,就凑了十几个人。

       车到以后,他们只用了大概一个小时就把整车的货全部卸下,并且分类摆放好。为了和时间赛跑,当晚他们就根据医院的需求,把物资全部送了出去。

       李轲说当时他特别感动。“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个体,力量非常有限;但是当我们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战斗力就特别强大。”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