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博物馆 唤醒古厝文化记忆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2-06-17
调整字号大小:

“那厝在,根就在”。古厝,是八闽人民寄托感情的桃花源。三坊七巷中灿若星河的古今名人,鼓浪屿上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福建土楼中厚重的部部家族史……,千年古厝里流淌着的,是悠久绵长的八闽故事。

追溯悠悠古厝,揭开古厝神秘面纱

“厝”,在福建方言中为“房子”之意,多见于南方,人们亲切地称那些有历史、有故事的房子为“古厝”。在福建,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古厝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不少唐宋古厝。

千百年来,这些古建筑见证着一座座城市的兴旺发达、沧桑变化,既承载着中华民族建筑本色,又浸润了浓郁的时代特色,最终形成了一组组民俗特色凸显的建筑群,静静地矗立在八闽大地上。

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古厝的现状却并不乐观:随着交通以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古厝里的子孙后代相继离开古厝,寻找更好的生活机遇。原本紧紧团结在古厝里的家族成员散落各地,古厝不再是家族文化和生活的唯一空间,由于缺少照料而逐渐老化,成为了一个个“空巢老人”。除自然灾害带来的损毁外,人们忽视对这类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许多古厝面临着年久失修和随意翻新改造的局面。加之农村人才外流严重,现居在古厝内的居民大多不具备专业修复古厝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古厝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一座座古厝,就像一位位老者,用忧愁的目光望着远方。如何让老者容光焕发,眼中重新闪烁年轻时的光芒?

古厝新用或许是个答案。

旧瓶装新酒,让“新”与“旧”碰撞出精彩

近年来,福建省多地不断解锁古厝“旧瓶装新酒”的新潮玩法,充分挖掘和利用古厝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让古厝焕发新生机。前不久,《天涯明月刀》同永定客家土楼景区开启了数字IP文旅战略合作,通过游戏文创与文旅景区“联姻”,实现了国风IP与地方文化名片的深度融合,让文化遗产土楼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辟了传承传统文化的创新方式。

古厝要保护下来,更要让它活起来。古厝新用,需要深入挖掘厝内故事新的表现形式,创新展现古厝资源活力和价值内涵,为公众提供多样化内容供给,为每一栋古厝找到最适合的活化方式。福州的三坊七巷,在去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因新推出的实景“剧本杀”互动体验而实力出圈。游客们换上历史人物的衣服,穿行在古厝院落间,体验三坊七巷的名人故事,亲身感受古厝的前世今生。让新业态主动与古厝握手,让观众可看可玩能逗留,从而推动古厝可持续利用向着高品质发展,使其既有形又有魂。

古厝活化利用并不简单,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众多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众多古厝“养在深闺人未识”,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其次,房屋产权主体归属不清,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尚未构建起来,不同主体各持己见,致使古厝保护与利用工作效率低下。另外,乡村空心化、财政收入匮乏、经营粗放等乡村面临的普遍问题,也使得盘活古厝工作困难重重。

迎难而上,方能点“厝”成金。

生态银行让古厝变“金”厝

福建省延平区依据生态银行理论,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厝生态银行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古厝生态银行模式,通过组建古厝运营中心,细致梳理闲置古厝资源,引入金融机构创新合作模式,以艺术介入形式,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起了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有为、农民参与的乡村协同治理创新机制,从而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古厝生态银行,以艺术为媒,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厝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延平区以古厝生态银行模式为撬动,深入挖掘古厝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时代价值,启动“巨口乡历史文化资产”再造计划,打造“乡村艺术季名片”,连续举办三届乡村艺术季......让古厝虽“养在深闺”但闻名遐迩,让深藏在古老建筑内部的文化活起来。通过此类艺术文化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让延平区巨口乡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仍不失其本色,让历经岁月更迭、风雨沉浮的古厝建筑遗产得以代代相传。

古厝生态银行,以盘活古厝为则,话出乡村振兴强音。古厝生态银行模式通过明确古厝所有权主体,划清各类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边界,从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得原本沉睡的古厝蝶变成了资源型资产。其次,古厝生态银行通过在基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处理好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古厝居民以及外来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各方各司其职,有效凝聚各主体的力量,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协同治理的新思路。另外,古厝生态银行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增强了乡村的造血功能。招商引资、吸引乡贤回归、引进专业型修复人才......打通了资本、科技、人才等各类要素对接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的钱包真正鼓起来。

福建古厝既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也是历史的载体。它携着过往,牵着未来,与千家炊烟、万家灯火休戚与共,氤氲出人间岁月长。它不是散落而破旧的遗存,而是一个个文明的“细胞”,承载着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名城和风貌区的悠久故事。保护古厝、盘活古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人要以珍爱之心,赋予闲置古厝以新价值,让古厝之光绽放在华夏大地上。让福建人民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作者:崔莉,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