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播·青年赋能”: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3-31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 3月31日讯 (记者 郭翊明)3月31日,以“全球传播·青年赋能”为主题的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活动旨在探讨在全球发展大背景下的Z世代青年在高校国际传播中的新角色、新力量以及如何面向青年开展对外传播工作。清华大学、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以及国内33所高校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在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上致辞。【中国网 吴晓山摄】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表示,Z世代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也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作为Z世代青年人才的聚集地,高校应当进一步发挥其主体作用,支持他们在全球舞台上展现才华,发出新青年时代之声,传播好新时代中国之声。他希望高校能够发挥“传播育人”作用,培养青年全球胜任力,建好舆论阵地,增强青年全球传播力,并积极回应国际关切,提升青年全球塑造力。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巡视员张东在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上致辞。【中国网 吴晓山摄】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副巡视员张东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先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Z世代青年拥有更为宽阔的国际视野,已成为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的新生力量,具有不可忽视的全球影响力。他指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率必须推进多元传播协同发力,让政府、企业、公众、智库、高校、媒体等各方形成合力,尤其是高校要充分发挥优势特色,深度解码全球Z世代群体特点、发展趋势,探索构建Z世代叙事体系,优化传播策略和方向,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贡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在高校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研讨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表示,高校国际传播应该立足于教育、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时代。他建议高校的国际传播应当与国际传播学科和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国际传播作为国传人才培养的有机链条,鼓励师生走出课堂,在校内外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应用场景,发现更多学术研究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此外,他希望高校产出更多原创性的国际传播研究成果,期待高校有更多专家学者走上国际讲台、走进演播间,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全球化的表达。

研讨会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社总编辑曾庆锴和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剖析探讨了国际传播新形势和Z世代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来自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代表也分享了在培养青年国际传播人才以及高校国际传播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青年对话”环节 【中国网 吴晓山摄】

研讨会还特别安排了一场“青年对话”环节,来自白俄罗斯、印度、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内地的学生和记者共同探讨了青年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分享了国际传播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力量。

对话中,来自白俄罗斯的北京大学研究生苏小小分享了她与中国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合作案例。她走进田间地头,用第一视角讲述了中国的扶贫、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她表示,Z世代群体可以从年轻人的角度和自己擅长和热爱的领域找准切入口,向世界呈现中国的发展,为中国与世界构建相互了解和互信的桥梁。

来自美国的清华大学本科生汤姆在清华社科学院主修经济学,他是2019年美国国家队集训U18冠军。通过乒乓球,他想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他表示在快信息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用心,让读者从故事中感受背后的力量和情感。

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史安斌发布了题为《推动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的增效赋能》的报告。报告为如何高效培养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建议和方向。

他强调,Z世代的青年们是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一代人,他们有着更加广泛的交往和沟通途径,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他们既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和贡献者。“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为Z世代的青年提供更加开放、多元、包容、创新的教育和培养环境,不断提升他们的跨文化胜任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内容生产力、新媒体传播力、社会影响力。”

与会嘉宾表示,此次研讨会为高校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各高校将继续探索培养Z世代青年国际传播人才的新路径,推动青年在国际传播和公共外交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