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翻译家”曹明伦:译者亦师者——翻译家的初心与使命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4-03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4月3日讯(记者 崔灿)4月3日,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开幕。期间,中国翻译协会举行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资深翻译家”和“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表彰活动。曹明伦教授获得“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曹明伦教授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说:“翻译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翻译家的初心和使命就应该是为不同民族的沟通和理解尽绵薄之力。”在被问及获奖感受时,他表示,个人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为广大翻译家提供了一展宏图的天地。他还表示,会将这一荣誉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在有生之年为读者提供更多读之有益的译作。

曹明伦教授 [受访者 供图]

从开始翻译的那天起,曹明伦教授就为自己定下了“填空白”的原则。为此,他买来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的《翻译出版外国文学著作目录》等资料认真查阅,寻找需要填补的空白,发现值得开垦的处女地。《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和《威拉·凯瑟集》等作品都由他首次翻译成中文,填补了英美文学作品翻译出版领域的多项空白。

在曹明伦教授看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服务的。他认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国家就需要彼此沟通,不同民族就需要相互理解,而沟通理解的途径之一就是文化传播。 

对此,他提出了“自扬其声”和“借帆出海”两个说法。所谓“自扬其声”,就是指由中国人自己对外讲述中国的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而 “借帆出海”,则是指借用已被目标语国家读者普遍接受的规范译文,借用、套用或化用外国作家在相同或相似的语境下表达相同或相似意思时所使用的词句,借用外国读者易于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语言,以契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习惯。他认为,“借帆出海”是“自扬其声”的上佳策略,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手段。

曹明伦教授不仅是一位深耕翻译实践四十余年之久的译者,更是传道授业的师者。在退休前,他曾为四川大学翻译专业硕士生上了多年的“英汉文学翻译”课,其出版的《英汉翻译二十讲》被多所高校英语专业用作本科笔译课教材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学用书。他多次在《中国翻译》发文为广大青年译者指点迷津,其中就介绍了多年来让学生遵循的一个简单翻译标准,即“最接近、最自然”。他解释道:“所谓最接近,就是要在意义、语气、感情和文体风格等诸方面尽可能地接近原文;所谓最自然,就是译文的语言要尽可能的通顺自然。” 

谈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服务专业带来的影响,曹明伦教授指出,语言技能训练虽然很有必要,但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学习外语和翻译的学生不仅要训练自己的语言技能,还要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毕竟语言只有附着于思想才有意义”,他说。

曹明伦系四川自贡人,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翻译》编委,《英语世界》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著有《翻译研究论集》《英汉翻译二十讲》《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和《英汉翻译实践与评析》,译有《爱伦·坡集》《威拉·凯瑟集》《弗罗斯特作品集》《莎士比亚爱情诗集》《培根随笔集》和《司各特诗选》等多种英美文学经典。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