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五月天,一派生机入眼帘。为推动新课标背景下基于“金陵微校”学习场景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变革教师教学方式 ,推进“双减”政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2023年5月12日下午,“江宁区-溧水区”小学数学“金陵微校进校园”专题联合教研活动在南京市翠屏山小学隆重举行。 溧水教育局电教馆陆海燕、邰文明主任,江宁电化教育中心周行满主任,溧水区教研员吴存明老师,江宁区教研员周善伟老师以及翠屏山小学曹启东校长亲临现场,给活动倍增色彩。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和活动总结三个环节。课例展示共设两个会场,分别是多功能厅和体育馆。
主会场多功能厅第一节课是来自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李志威老师带来的课例《多边形的内角和》。李老师先用三角形内角和复习引入,进而带领孩子们由易到难,大胆猜测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并进行小组活动体验,利用分割的方法,先猜后证,思维互相碰撞,将课堂气氛充分活跃了起来。紧接着李老师又大胆放手,充分利用金陵微校平台的拍照上传功能,借助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及时阅览学生对于其他多边形内角和的大胆猜测和层层验证,为最终探索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和公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增加了学生的信心,学生畅所欲言,思维活跃,让课堂教学愈发生动有趣。练习环节,利用金陵微校平台提供展示错误人数和选项的功能,使上课老师及时把握错误原因及时讲解,达到课堂最终的深入学习。
第二节课是来自溧水区实验小学通济街校区的曹松逸老师带来的课例展示《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曹老师用学生熟知的魔方入手,认识三阶正方体表示3×3×3,以此类推,并发出将魔方打乱进行复原的挑战,发现规定时间下成功率不高,从而引出对表面涂色正方体的探索。曹老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空间难点,充分让孩子进行图形感知,形成自我归纳,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面两面三面0面的正方体所处的位置,寻找有利的证据,一层层突破寻找复原关键。
第三节课是来自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的朱文青老师带来的课例展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朱老师由点线面体的变化入手,初步引出长方体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利用小组体验和多个挑战环节,借助金陵微校平台及时上传学生的作品,巩固长方体的表面特征,并尝试去探索更多的补充特征。进行挑战二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搭建小棒,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集思广益,深挖长方体长宽高的奥秘,并利用有趣的判断游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认知。最后练习环节平台也能及时获取学生的练习结果,聚焦错误,发挥了重要的纠错作用。课堂环节现代技术的智慧,既丰富了学生学习体验,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充分展示了课堂学习新样态。
第四节课是来自溧水区洪蓝中心小学的柳洋老师带来的课例展示《用数对确定位置》。柳老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放手抛出小军的位置怎么表示的问题,利用金陵微校拍照上传功能得到不同的描述答案,从而引发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思考。通过座位图中座位的确定到平面图中点的位置的确定,一层层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又通过抢答小游戏,密令等科技体验,引导学生对行和列的深入思考,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也让学生充分告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会场体育馆的第一节课由溧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的杨源老师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杨老师先将长方体的3D模型图发送到学生的平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杨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适的小棒去搭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在做中观察、做中探索、做中发现。最后,杨老师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脑海里想象长方体的样子,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二节课由南京市智康路小学的孟晶老师执教《观察物体的练习课》,一个个小正方体,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孟老师充分利用金陵微校平台的火花学院资源,带领同学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拼摆出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学生从“先动手”走向“先想象”,充分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活动,实现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相互转化,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孟老师也融入同学们的拼摆当中,和同学们一起猜测、分析、推理、头脑风暴,师生其乐融融。
第三节课由溧水区实验小学崇文路校区的赵萌老师执教《认识简单周期》,赵老师利用金陵微校平台的游戏功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初步感知简单的周期现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获得对周期排列规律的初步感知,进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逐步理解并归纳周期现象的规律。最后通过列举、画图、计算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认识。
第四节课由南京市翠屏山小学的姜秀秀老师执教《简单的周期》,姜老师以金陵微校为载体,同时融入来大量的信息技术手段。课始,姜老师以一年级的找规律引入新课,激活旧知;随后孩子们通过观察,感知到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有顺序的;自主探索规律时,姜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们在比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优化了方法,用计算解决周期规律问题;最后通过小小设计师的拓展应用,回顾探索发现规律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课堂现代技术的智慧和魅力既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又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江宁区教研员周善伟老师和溧水区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存明老师对教学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周老师肯定了数学教学的三大改变:一是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探索方式的改变;二是数学学习素材呈现方式的改变;三是评价方式的改变,包括过程评价的改变和思维评价的改变。但又提出建议,切记过度的技术植入,防止学习主体被替代和过度依赖信息化技术。
吴老师抒发了对技术赋能的五点感悟,分别是内容的挑战化,学习的活动化,板书的结构化,素养的设计化和数学信息化,进而他也用三个原则,三个不,三个加强的三个三理念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操作要求。
借助“金陵微校”的平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方位的学习要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因为技术的支持而增效。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