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西游记》情结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6-10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王晓辉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西游记》更是情有独钟,写文章和讲话的时候,多次引用《西游记》里的故事。

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阐释“精兵简政”的方针,在谈到“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时,毛泽东说:“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2-883页。)

那么,这段文字应该怎样翻译成英文呢?我们来看看外文出版社《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翻译:

As for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al with the enemy's enormous apparatus, we can learn from the example of how the Monkey King dealt with Princess Iron Fan. The Princess was a formidable demon, but by changing himself into a tiny insect the Monkey King made his way into her stomach and overpowered her. ... Now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do a little changing and make ourselves smaller but sturdier, and then we shall be invincible.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67, P.101)

当年《毛泽东选集》的翻译,汇聚了国内翻译界的一流高手,钱钟书、金岳霖、王佐良、许国璋等均在其中。上面所引的英文同中文原文一样,不追求复杂的结构和华丽的辞藻,用最为平实的语言,把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想产生误解都很难。譬如,毛泽东说,“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这里的“变一变”指的是调整而不是大规模的改革,所以,译文中没有使用reform或者transformation等大词,而是用do a little changing这样一个口语化的短语,非常妥帖地再现了毛泽东讲话的原意。毛泽东的语言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色彩,翻译他老人家的著作,字词转换相对容易,最难的就是风格的再现,这也是《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难能可贵之处。

1938年4月底,毛泽东在延安给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学员讲话时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识了。毛泽东还特地提到了那匹白龙马,说:你们别小看了那匹小白龙马,它不图名,不为利,埋头苦干,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把经取了回来,这是一种朴素、踏实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取法的。

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938年,著名抗日将领何基沣从西安来到延安,毛泽东请他看戏,其中有一出戏是演唐僧西天取经的。戏开演了,毛泽东对何基沣说:“唐僧西天取经,谁最坚定?唐僧。谁最动摇?猪八戒。”接着,毛泽东谈到长征路上的张国焘,不无感慨地说:“他就是长征路上的猪八戒!”(陈贵斌《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26页)。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在唐僧师徒中,猪八戒最缺乏坚定性,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原因就是他放不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我们都知道猪八戒曾经入赘高老庄,其实,在此之前,他还有过一次婚姻。《西游记》第八回,猪八戒亲口对观音菩萨说,“(此山)叫做福陵山。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了家长,又唤做‘倒蹅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的家当,尽归我受用。” 可见,高老庄那一段婚姻对于猪八戒来说,已经是二婚了,在高翠兰之前,还有个卵二姐!有趣儿的是,猪八戒在加入取经队伍离开高老庄时,毫不掩饰自己将来还俗的打算:

“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行者喝道:“夯货!却莫胡说!”八戒道:“哥呵,不是胡说,只恐一时间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西游记》第十九回)

毛泽东用“长征路上的猪八戒”来形容张国焘,真可谓一针见血。其实,张国焘比猪八戒差得远了。不管怎么说,人家八戒还是跟着唐僧走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可张国焘呢?1938年4月,他借祭黄帝陵之际,钻进了国民党祭陵代表的汽车里,投靠了国民党,成了叛徒。

毛泽东博览群书,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了如指掌,讲话谈话时信手拈来。从上面例举的谈话看,他对唐僧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配图:彭靖雯】

1961年10月,郭沫若先生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将此诗呈送毛泽东,11月17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前苏联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阵营,恶化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撤走援华专家,撕毁中苏合同,挑起边境冲突。毛泽东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借用《西游记》中的三个人物——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来比喻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形势。“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对孙悟空的形象以诗人的语言进行了再创造,寥寥数笔,刻画出荡涤妖氛,横扫尘埃,澄清寰宇的孙悟空的形象。“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因为国际上“重来”了霸权主义、修正主义的“妖雾”,所以毛泽东才热烈“欢呼孙大圣”,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像孙悟空那样,“奋起千钧棒”,扫清尘埃,保卫国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这首诗的现实作用非常明显,“金猴”的形象也是毛泽东心中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的体现。

在“欢呼孙大圣”的同时,毛泽东并没有像郭沫若那样彻底否定唐僧,而是以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区分开不同性质的矛盾。“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用艺术的语言阐释了团结大多数、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

1976年,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其中就有这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Reply to Comrade Kuo Mo-jo

-- a lu shih

November 17, 1961

A thunderstorm burst over the earth,

So a devil rose from a heap of white bones.

The deluded monk was not beyond the light,

But the malignant demon must wreak havoc.

The Golden Monkey wrathfully swung his massive cudgel

And the jade-like firmament was cleared of dust.

Today, a miasmal mist once more rising,

We hail Sun Wu-kung, the wonder-worker.

说实话,这首诗,无论专家们翻译得多好,外国人是看不懂的。先不说诗的内容,就是“七律”两个字用音译翻译成lu shih,一上来就把外国读者打蒙了。接下来诗的正文中每一句里都有典故,典故中的“金猴”、“僧”和“妖雾”又各有所指,如果不熟悉《西游记》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连说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去体会诗词背后蕴含的意义了。

从第一句开始,英语读者就会感到非常疑惑。为什么暴风雨一来,就会有妖精从一堆白骨中生出来?那个受骗的和尚是谁?怎么突然又冒出个挥舞短棍的金猴子?用棍子也能把天空的灰尘打扫干净?那个能创造奇迹的Sun Wu-kung又是谁?是那个拿短棍的猴子吗?

像这样寓意深刻的诗,要想让外国读者看明白,我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诗的前面加上一个至少五百字的说明。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在翻译和转换过程中,很难做到斤两相称,严丝合缝。翻译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