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新媒体视听双语叙事的共情路径探析:“一带一路”纪实视频的外译与传播为例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4-04-30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潘莉 伊曼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传播中,新媒体视听作品直观生动,深受国际受众欢迎,我们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充分发挥新媒体视听叙事传播的优势。“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倡议,是中国责任与担当的体现。在唱响“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强音,向国际社会积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时,如何通过视听叙事,触发国际受众的有效共情,是加强“一带一路”故事国际传播效果的关键。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多个主流媒体发布的汉英双语视听作品,从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叙事视角三个角度,对“一带一路”故事视听叙事进行实例分析,探析新媒体视听作品在汉英翻译中的叙事共情路径,旨在探寻提高中国故事视听国际传播效果的叙事共情策略,以助力我国国际传播力建设。

首先,叙事内容上,双语视听作品图文的选择和处理需注重中西关联,叙事求同融通,这是实现共情的基础,更是视听作品国际传播成功的关键。

意象求同,强化与受众的心理和文化关联。叙事意象求同是提升视听传播效果的第一要务。“一带一路”秉承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该理念的广泛有效传播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推出微纪录片《丝路新画卷》,英译中多方面体现出对文化意象的求同。例如,介绍“一带一路”的发展时,中文“十年来,路为轴,地为纸,合作为画笔”,英译为“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ade routes the driving force, lands the platforms, and collaborations the tools”。画轴、纸、笔是中国书画中的重要元素,在绘画作品中分别起到支撑、呈现和书写的作用。对中文受众而言,这个隐喻生动形象。但若直译为英文,英语受众恐难理解,而将“轴”的意象转译为“driving force”,体现“路”引领和推动发展的作用,“纸”的意象译为“platforms”,强调“地”是合作的基础和平台,“画笔”英译为“tools”,说明“合作”是实现目标的方式。通过转译中国书画艺术的隐喻意象,追求意象求同,贴合英语受众的心理和文化,便于目的受众理解“一带一路”发展中各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产生对该倡议核心理念的共鸣。

译文明晰,贴合受众的信息认知需求。要提高双语视听作品的国际传播效力,同样需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包括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的信息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等原则。同时,视听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外宣翻译,受视听媒介特有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因此还需遵循“信息价值优先”原则,即尽量回应受众最期待的信息,优先译出最重要的信息内容,及时调整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受众的认知需求和思维习惯。例如,人民日报推出《一带一路》国际形象网宣片在开篇中描绘了不同的道路,其中“有一条路跨越万里山海,丝路画卷贯穿东西;有一条路包容多样文明,源自中国属于世界”,英文译为“Crossing mountains and seas, the road unveils a promising trade rout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The road fully embraces the diversity of civilizations. It was proposed by China, but belongs to the whole world.”,第一句增译“unveils a promising trade route”,同时删去“画卷”这一受众不易理解的意象,直接表明丝路是指贸易之路;第二句中“源自”没译成“originate from”,而是说明丝路“proposed by China”(中国倡导),通过动词“propose”,受众就可以理解到第二句中的“路”不再是具象化的道路,而是指“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这个倡议。

突显事实,感性评价与理性事实合理取舍。中国传统的叙事注重突出时代精神及抒情性的感性评价,追求情感升华。新媒体时代,提升视听对外传播效果需注重受众的接受和共情,因此外译中应心怀受众,突显事实,淡化或舍弃评价抒情的感性表达。CGTN推出的十五集大型纪录片《新丝路上的交响》讲述中国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的故事。在谈及中国在埃及新行政首都建设工程发挥重要作用时,字幕中提到“行新政首都对于埃及2030愿景的成功举足轻重”,英译处理为“The 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 is a key success of Egypt's 2030 plan.”,仅用“key”(“关键”)一词,淡化了“举足轻重”这一感性评价,译文不但精简,且有效突显了事实。

其次,叙事方式上,视听作品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优势,需注重与受众的对话互动,提升高受众参与感,这是引发受众共鸣的关键。

从单向传播到双向对话。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要避免自说自话的窘境,良好的参与感不仅让信息传播更加准确,也让共情更具渗透力。讲好“一带一路”的故事需要提升受众参与感,对外传播的视听作品要使受众在内容上想参与,途径上能参与;话语表达上心怀受众,切实开展对话;传播途径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提供的实时互动的机会,通过弹幕、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及时回应受众关切。新媒体传播不应以单一宣传为目的,而应以促进对话和交流为出发点。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媒体融合时代,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传播者。新媒体语境下,衡量传播成功与否,要看受众是否理解、接受、认同和再传播。这意味着,视听作品译制甚至制作前,就需要充分考虑目的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思考如何才能促使受众理解、消化乃至认同;视听作品发布后,还需密切关注国外听众的反馈,并针对听众反馈,适时调整翻译传播策略,才有助于受众积极进行再传播。

扩展外译语种和传播模式。多语种翻译能够更好地贴近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受众进行精准传播,拉进与世界各国受众间的距离。“一带一路”故事的多语种翻译扩大了国际受众范围,而丰富多样的传播模式在不同媒体平台实现了“一带一路”故事的空间共情。例如,《一带一路》国际形象网宣片,同步上线6 种语言版本,实现了“一带一路”故事的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表达,媒体转载便捷,受众群体扩大,通过媒体传播达到了共情范围的最大化。

再次,叙事视角上,双语视听作品中的故事选择需注重个案,多元叙事,联系受众现实生活,让受众感觉与自身相关是实现共情的内驱力量。

舍宏观取微观:宏观官方叙事让位于个案民间叙事。传统媒体对外传播通常更偏好宏大叙事,往往让受众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受众共情。讲好中国故事应多将宏观的官方叙事视角转向平民化、个体化的角度。在“一带一路”视听作品中,通过呈现普通人在其中的参与和影响,有助于打破宏大叙事的单一格局,引发国际受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例如,CGTN播出的纪录片《新丝路上的交响》就秉持“从本地人出发,讲一个全球故事”的理念,舍宏观取微观,将镜头对准本地个体,讲述一个个的普通人发展自身,追求梦想的“一带一路”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可打破受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单一认知,使其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各地人民在这一倡议下的真实生活。

多元主体叙事:融合自塑他塑,释放多元声音。多元主体叙事让不同的人物在故事中担任主角,使得观众更容易将自己投射到这些生活情境中。在“一带一路”故事的视听叙事传播中,实现共情还要着眼于释放多元声音,创造一个开放、多维的传播平台。通过融合自塑和他塑,视听故事不仅要呈现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发展,更要关注底层人民、企业家、文化艺术家等多样化的声音。例如,人民日报推出的微视频《丝路新画卷》就加入了各个国家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对“一带一路”贡献的描述,有集装箱码头经理,有水电站的建设员工,有摔跤运动员以及风电场专家等等,他们分别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他们生产生活上提供的帮助表达赞誉和感谢,有助于受众更深刻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身生活变化的关系,从而引发受众更强烈的共鸣共情。

综上所述,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想有出彩的叙事,离不开情感构建,本文通过对外宣视听叙事共情策略的讨论,展示了媒体实现共情传播的价值与意义,提出了叙事内容上注重求同,叙事方式上注重对话,叙事视角上注重个案,多元叙事的基本叙事路径,启示媒体在制译过程中,心怀受众意识,丰富传播模式,创新叙事视角,实现信息互通,途径互动,情感共鸣。通过探讨主流媒体制译的“一带一路”汉英双语视听作品在叙事共情方式上的努力,我们希望引起业界和学界对视听外宣的叙事共情路径的重视,希望相关研究可以深入到不同体裁的新媒体作品当中,希望更多的作品能多维度优化叙事共情“制译一体”策略,以适应多样化的国际受众,助力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