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第二届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创新发展百人大会举办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4-06-17
调整字号大小:

6月16日,以“链产业·筑高地·赢未来--聚焦现代商贸物流愿景、构筑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主题的第二届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创新发展百人大会(以下简称“百人大会”),在202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廊坊经洽会”)开幕当日举行。

活动现场

业内专家学者、现代商贸物流重点企业和金融界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河北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把廊坊市打造成为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物流愿景”,在去年首届京津冀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创新发展论坛的基础上,为金融业创新发展支持廊坊市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言献策,为廊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质升级,引领推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物流降本增效探索经验。同时,“百人大会”全方位推介了廊坊市建设商贸物流“一号工程”、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取得的丰硕成果。

“百人大会”上,国家级智库专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进行主旨演讲;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彦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就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相峰,顺丰数科金融解决方案处负责人甄卉,中储京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啸宇等,就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的最新行业实践进行分享,为金融创新支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强化物流“筋络”作用赋能实体经济把脉支招。

以本次“百人大会”为契机,廊坊银行首次推出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空港之链,并签约一批现代商贸物流重点项目,凝聚了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由要素集聚的1.0版向融合提升的2.0版、融入国际的3.0版升级跨越的不竭动力。

廊坊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长邵丽萍就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空港之链”,向与会各界嘉宾进行全方位推介。该平台聚焦供应链金融端到端解决方案,将供应链金融产品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利用场景化产品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从融资申请到审批放款全流程线上化、场景化、生态化,实现对供应链核心客户服务的综合化、数字化、高效化服务,助力提升物流行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赋能实体经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廊坊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启动仪式

在此次“百人大会”上,廊坊银行与物产中大、中信梧桐港、河北物流、河北钢信、上海华蜀、南储仓储、佳佳供应链等12家优质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签约,合作内容涵盖订单、货押监管、出口退税、进口冻品冷链、运费、货运网络支付等多个供应链金融场景,为区域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开辟产融协同新通道,全力支持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今年“百人大会”推出的2023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优秀案例,是大会的又一亮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行业专家学者,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锚点,经过历时半年的严格评审,从全国百余家行业领先企业案例中,遴选出30家企业的34个具体案例。这些案例聚焦商贸物流领域模式创新、场景应用、生态构建,涉及运费融资、仓单融资、订单融资、电子债权、供应链票据等广泛的行业场景,全面反映了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领域最新发展趋势和最新实践经验,具有质量高、创新力度大、行业反响佳、可借鉴性强的鲜明特点,为金融助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降低物流成本、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样板。其中,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数智平台”、郑州银行“应收账款权利增信场景服务”、廊坊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锚点的优质金融服务案例,不仅质量高、创新力度大,而且行业反响佳、可借鉴性强,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的赞誉。

2023中国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优秀案例颁奖仪式

本届“百人大会”是2024年廊坊经洽会的重点活动之一,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作为此次“百人大会”的承办方之一,廊坊银行近年来着力构建以廊坊为主体、石家庄和天津为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为新引擎的“一体两翼双引擎”发展格局。自“十三五”以来在服务园区开发、企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累计投入超过9558亿元,累计纳税超过87亿元。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