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康丽颖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召开数据发布暨研讨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作为专家组组长出席并主持本次会议专家研讨环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繁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韩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家教育集团原校长王欢,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海梁,社科处处长张增田,教育学院院长张爽,学前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胡洁及首都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共40人参与本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首都师范大学 供图]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海梁代表学校向课题团队取得的可喜成果表达祝贺。李校长指出,项目组完成了大样本数据调查,提供了我国多个地区关于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的详实信息。通过实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问题诊断方案和实践指导;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丰富,目前已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篇、出版专著4部、咨询报告4份;建设了7个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开展的家庭教育公开课累计收视率超过2.2亿人次。李海梁指出国家重大课题数据的发布是课题组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为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深入开展提供科学、有效参考,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成果汇报环节呈现了本项目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基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样本调查发现,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整体机制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指导服务、责任共担、补偿干预、综合评估四大核心机制建设全面启动,数字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帮助家庭尽责、社会支持、共同体联动的五大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实践成果丰富。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协调工作布局、完善机制建设、统一行动结构三个层面的对策建议,期待能够加快推动构建“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全链条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进程。
经专家组成员充分研讨后,一致认为大规模数据调查聚焦核心重大问题,数据报告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有理论说服力、有实践指导意义、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重大研究成果。
与会者合影。[首都师范大学 供图]
胡洁对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未来课题组会继续深入研究,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方面形成中国话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最后,康丽颖表示,将充分结合与会专家的宝贵意见,对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总结、提炼,进一步深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解,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建议。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