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紧迫的全球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世界正处于气候灾难的边缘,急需紧急变革行动以应对。2024年10月23日,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题会议“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命题,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出基于海洋的减污、降碳、增汇的“负排放”方案,推动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化解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50余位国内外科学家、各领域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提出问题,交流技术,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生态环保的海洋方案
当今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气候显著变暖,海平面上升,随之而来的极地冰盖融化和海洋酸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约20倍、大气碳库的约50倍,在地球历史上发挥了调节气候变化的作用。在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人们将目光聚焦了占地球表面超过70%的海洋。
中国科学家将“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陆海统筹减少陆源营养盐排放增加近海富营养化海区的负碳排放、利用海水养殖区通过人工干预实现综合负排放最大化,以及利用污水处理厂进行低成本、安全有效的海水碱化负排放等现实可行的“海洋负排放方案”。2022年,基于海洋负排放方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获得联合国批准,被列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联合国十年倡议计划框架中的国际大科学计划。目前该计划已吸引来自33个国家的79个科研机构。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认为,减排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求。“负排放”是指基于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人为干预措施主动地吸收和封存二氧化碳。对于中国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负排放”是两全其美之策,既可以为经济发展留出更大空间,又可以增加碳汇、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国际责任。当负排放等于排放的时候,就达成了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焦念志表示,ONCE计划的全球实施,必须要建立一套国际标准,从理论方法到技术规范。“我们确实迈出了一大步。ONCE计划已获得国际标准组织ISO批准,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建立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的国际标准。”
在当天的会议上举行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美欧联合示范基地”的揭牌仪式,以及“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亚洲分中心、欧洲分中心、非洲分中心、中国与西班牙联合实验室”的签约仪式。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盛赞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他说:“可敬的ONCE计划的支持者们正在推进从大气中移除碳并改善海洋生态系统的战略。ONCE的解决方案具有双重优势,旨在解决污染问题,改造退化的海洋区域,包括富营养化、缺氧、酸化的海域,将其转变为功能性碳汇。在此过程中,”污染场“被转化为”增汇场“,从而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维护海洋健康。ONCE呼吁公众对其他排放源的关注,比如废水处理厂,传统上被视为碳源和开支大户。他们证明,这些设施可以通过跨学科创新融合负排放技术,转化为碳汇和盈利大户。”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助力可持续发展
彼得·汤姆森认为,气候危机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开发和保护之间由来已久的角力,威胁着我们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仅靠科学无法解决气候危机,我们需要整合工程师、海洋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创新者的专业知识,共同设计出技术上可行、法律上合规、经济上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国际合作对于扩展这些创新至关重要,并确保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都能共享这些创新成果。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原副部长张景安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全球化。最有价值的创新是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创新,需要全球整合资源,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无缝衔接,并在开放的思想中,实现各学科人才的深度交流,实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
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香港青年科学院创新院士及院长岑浩璋说:“有很多不同的技术被开发出来,也许是为了其他目的,比如生物医学目的。但是通过简单的功能扩展,这些技术就可以用来帮助改善环境。这就是我认为交叉科学将在未来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像今天这样的对话和研讨会上,每个专家都会从自己的应用角度分享专业知识,然后其他专家可能会就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我认为这样的对话最终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希望能够与海洋生物学及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合作,使用微流体设备等来测量环境条件和变化,以及气候变化。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教授、海洋与湖沼协会主席帕特里夏·格里伯特表示,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我们仍然没有答案。我们是否充分理解一门科学及其所影响的所有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这项技术的有效性如何?成本是多少?可扩展性如何?它会影响一个地区,还是整个世界?该项目最终是否存在环境风险?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将全世界最优秀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共同破解这些难题。另一方面,国际合作也帮助我们引入独立的验证、核实和评估体系。我们计划汇聚天下英才,共同谋求进步。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