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环境社会和谐共生 促进人类健康福祉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4-10-29
调整字号大小:

10月24日,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召开“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主题会议。会议聚焦于美好城市建设,深入探讨土壤、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级联反应,旨在推动建立人类与环境健康发展相互影响、协同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全球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围绕科学研究、技术转化、思想交流、知识共享开展跨领域、多学科合作,为携手应对可持续发展全球共同挑战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10月24日,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主题会议于北京召开。[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供图]

生态系统努力:发展科学助力决策 合作致力生物多样

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郑华做了题为“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科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旨报告。他指出,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品和调节、文化服务,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聚焦“生态系统服务在哪里供给、供给多少、受益者获益多少”三个关键问题,并使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来核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进而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有助于支撑科学决策,助力人与自然和谐。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名誉研究主任、法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伊冯·勒·马霍曾率先使用无线射频技术记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企鹅栖息地的影响。会上,他做了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拥有幸福未来的前提条件”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满足两个主要条件,其一是保护多样性,其二则是为此发展科学研究。

在他看来,生物多样性可以在诸多方面服务人类,比如一些生物可以在海洋渔业中充当协调员角色,生物多样性还是生物医学创新的来源。

他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强调,中法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国曾共同发表《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两国合作的核心议题,双方于数月前正式成立了中法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

他还表示,“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近年来为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谈及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与合作,他表示,“青年是关键”,他期待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能够投身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美好城市建设:建筑环境减少碳排 借鉴经验重塑发展

围绕美好城市建设,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校园发展、设施及可持续发展总监、智慧与可持续建筑讲座教授吴兆堂聚焦“减少发展中城市建筑环境的碳排放”做了报告。他指出,建筑环境在碳条约以及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施工和运营两个阶段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包括在施工阶段减少材料的使用或碳足迹、在运营阶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发力减少能源消耗等。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系教授、罗宾逊学院研究主任金鹰做了题为“驾驭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在自然中重新衔接、修复和融合城市”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分享了英国剑桥城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从过往的世纪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不能机械地为了生态保护不去发展,而是要积极主动地重塑发展。他表示,新的项目表明,随着城市活动模式因数字连接技术变得柔性和灵活,当今的城市有很大的空间来修复建成区的破坏,重新衔接城市和基础设施的构成,并在整个地球景观中整合大规划大设计。

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他表示,中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诸多可以相互借鉴迁移的经验。发达国家可以向中国展示它们所面临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以及在郊区和远郊地区为缓解这些挑战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他指出,世界各地的城市规划者和城市设计师在让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更具可持续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并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减少了碳足迹,中国许多人口密集的核心城市现在甚至比北美和欧洲的同等地区做得更好。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城市核心区,到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和远郊去居住,消费者会高度依赖汽车,在供暖、制冷、商品和服务方面的能源消耗也不太容易脱碳。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对这些问题了解得更深入,中国的同事应该更多地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中国的同行们可以向富裕国家的同行们展示如何实现规模化、持续性的改良、优化和成本控制。”他还补充说,在这方面,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注意到全球南方的节俭创新以及那里的研究人员对抗日常干扰、取得出色解决方案的惊人弹性。

呼吁更多合作:抓住机遇推进发展 打破界限共赴未来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即指出,科技发展应遵循全球共同的价值准则。向可持续创新转变,需要以科技进步加速可持续发展进程,保障科技增进人类福祉。

在此次主题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外嘉宾围绕会议主题“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呼吁开展更多合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联合国人居署日内瓦办公室主任格雷厄姆·阿拉巴斯特认为,城市发展和健康与环境的两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必须找到改善社会最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办法,因为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会受到影响的群体;二是如何影响未来存在的开放空间。他表示,现在有巨大的机会来影响生活质量和未来城市空间的各种其他因素。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城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及其与健康和环境的联系,就会错过这个黄金机会。

阿拉巴斯特还表示,“我理解我们必须得与私营部门和其他方面合作,但如果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我之前谈到的一些基础研究,我们就可以推进科学的发展,抓住科学能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他也强调,这也是此次会议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朱永官在总结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的参与者在地缘分布、学科背景和观点视角上呈现出多样性,这对于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以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构筑和谐社会,具有关键意义。通过搭建的交流平台,与会者跨越学科边界,共享知识与见解,推动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作。

他表示,“无论我们身居何处,研习何种学科,生活方式或地缘政治体系存在何种差异,地球家园只有一个,我们都因环境社会和谐共生而紧密相联。希望论坛成为全新的支点,激发我们携手合作、不断增进友谊与信任。期待在未来见证更多的交流协作、资源共享与探索实践,共同谱写精彩纷呈的合作篇章。”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