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晓辉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都有一些奇异的长相,比如,伏羲头上长了个角,黄帝生了一张龙的面孔,尧的眉毛呈八种色彩,舜的眼睛里长了两个瞳孔,而大禹的每只耳朵上都有三个洞,总之,与众不同。
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个天生异相之人,“一目重瞳子”,也就是说,他的眼睛里有两个连在一起的瞳孔。常人眼睛长成这样属于残疾,但在帝王,却成了自傲和傲人的“异禀”。正因为一只眼睛里长了两个瞳孔,李煜的字叫重光。古代名君舜是重瞳,李煜也是重瞳,又是皇子,这不明摆着要当皇帝嘛。
可李煜呢,天生是一个文学青年,对政治权术不感兴趣,也不敢感兴趣,因为在他之上还有猜忌之心极重的太子。他专心于诗词书画音乐,避开了宫廷的险恶,但政治斗争的血腥也造就了他懦弱的性格。
也许“异相”真的是上天的暗示,经过各种权术斗争、杀戮和自然死亡之后,李煜成了不二人选,继承了皇位。
再后来,南唐被宋朝所灭,李煜成了宋王朝的俘虏,名义上还封了个侮辱性极强的“违命侯”,但实际上是百分之百的阶下囚。
李煜无帝王之才也就罢了,在被俘后也毫无自我保护的心机,这一点,远不如“此间乐不思蜀”的阿斗。同样是后主,差距确实太大了。他不断写词怀念故国,什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毫无顾忌,引起了赵家皇帝的猜忌,被下毒害死。也许他看到了自己命运的终点,是在用这种方式求得一死,也未可知。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后人对李煜命运的感叹。作为帝王,李煜除了心地善良,对待臣民和宫娥彩女还算不错之外,实在是乏善可陈;但作为文人,他却是中国文坛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被称为“千古词帝”。王国维《人间词话》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专业评论家在讨论李煜的艺术成就时,总会提到他如何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如何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全世界人民的忧愁都概括进去了等等。而作为一般读者,我们可以从生活环境和性格的角度去看他的人生和他的作品。
孔夫子将诗词的作用归结为“兴”“观”“群”“怨”四个字,最后一个“怨”字,讲究的是“怨而不怒”。李煜后期的作品中充满了悲伤和忧愁,但从来没有一句“狠话”。同样的感慨,在岳飞笔下,就是“怒发冲冠,凭栏处”;在辛弃疾笔下,就是“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而到了李煜的笔下,却成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最后收束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李煜在按照孔夫子的要求写词吗?应该不是。我想,最重要的还是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李煜天性善良,厌恶权术和杀戮,自然而然会躲进诗词歌赋的王国里寻求逃避;更何况他作为王子,从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格中必然会有柔弱的成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笃信佛教,对兴亡变换甚至生死都有自己的理解。
李后主的词,处处体现着一个“真”字,他始终都是以一颗赤子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
他写秋天,毫不矫饰,把几个秋天的意象,远山、枫叶、菊花、大雁,错落有致地安置在平淡的话语中,一幅秋景跃然纸上,如在眼前。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他写美女,只拈出秀发、玉簪、衫儿、双眉,几个非常简单的元素,寥寥几笔,就把一位古代美女的轮廓勾勒出来,既朦胧,又真切。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配图:彭靖雯】
我们再来看一首李后主的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呢?两个原因,一是这首词最能体现李煜的风格,二是这首词断送了李煜的性命。这首《虞美人》字面上再简单不过了,所承载的情绪却深厚无比!全词56个字,由三段问答构成。问谁呢?问天,问人,自问。春花秋月,本是赏心悦目的景致,但作者却无心体会,因为他心中满是明月下的旧时家国,尽管嘴上说“不堪回首”,但在心里却一直凝望着。最后的一问一答,是这首词的“眼”,以水喻愁,将绵绵愁思与长流曲折的江水联系在一起,深沉而蕴藉。李煜精通音律,他匠心独运, 化字成声,连声成韵,酿韵成愁,营造出一种沁人心脾的美感。
沒有“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也没有“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的野心,甚至一点儿都没有对赵家天子的怨言。可就是这首词,让宋太宗动了杀他的心!如果李煜每天大骂赵家祖宗,大呼“还我河山”,宋太宗可能不会要他性命。还算是英雄的太宗皇帝不会介意世界上多一个他看不上的对手,但却受不了一个文学青年自怨自艾的愁绪,因为这个文学青年是个善良而有才华的人,对宋朝百依百顺,而自己却夺了人家的江山,还抢了人家的老婆,偏偏这个文学青年又不反抗,又不骂娘,整天写那些让人读了心里堵得慌、想哭又哭不出来的词,真是愁人啊!没办法,杀了吧!有时候,“金刚怒目”并不可怕,“菩萨低眉”才让人受不了。
吴经熊先生的翻译: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
How long is the pageant of seasons to last?
Who can remember the endless events of the past?
My little chamber was astir again with the breath of the east wind last night.
Ah, how could I bear to think of my vanished country in the bright moonlight?
Carved balustrades and marble stairs must still be there:
Only faces cannot always be fair!
How much sadness, you ask, can be harbored in my breast!
Even as the swollen rivers in spring rolling eastward without a moment's rest!
吴经熊先生的译文,音调谐婉,流畅隽永,堪称佳译。“春花秋月何时了”,吴先生在翻译的时候将其分成了两句。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 一个叹号,点出了作者心中的波澜。“何时了”译为How long is the pageant of seasons to last(这繁盛华美的季节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啊)。此时此刻,李煜所思所想,不是春花秋月,而是萦绕心头的往事,可谁又能记得住呢?Who can remember the endless events of the past? “小楼昨夜又东风”,那是从故国吹来的风,My little chamber was astir again with the breath of the east wind last night。“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吴先生将其译为问句,how could I bear to think of my vanished country in the bright moonlight? 在气氛上与原文更加接近。雕花的栏杆和汉白玉的台阶还在(Carved balustrades and marble stairs must still be there),但物是人非,朱颜已改(Only faces cannot always be fair)。fair一词在英语中用法很多,由它构成的短语也很多。用作形容词时,有fair hair(金色的头发),fair skin(白皙的肤色),fair day(晴朗的天气),fair face(青春美好的面容,即朱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设问句,意思是:你问我有多少忧愁,我来告诉你,就像是滚滚东流的春江水,一刻都不曾停歇。这句话吴先生翻译得非常巧妙,如果译成How much sadness do I have,则显得过于直白平淡,不是诗意的表达,换成How much sadness, you ask, can be harbored in my breast(胸中郁积了多少忧愁),让读者感同身受,也为最后一句情感的奔涌而出(rolling eastward)做了铺垫。
命运用看不见的手,推倒了一个平平常常、可有可无的皇帝,却捧出了一个傲视文坛、开一代风气的“词宗”。李后主因为词来到这个世界,也因为词离开这个世界,在他身后,柳永、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排着长队登上文坛,开启了宋词的辉煌时代。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