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澜湄周”活动暨驻华使节文化交流活动在京举办,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出席。活动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24位驻华使节参观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史并体验民族文化项目。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提出,要促进民族事务合作。近年来,国家民委积极落实《行动计划》,推进澜湄合作成员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举办多期“澜湄合作成员国民族事务官员研修班”,来自湄公河五国的80余名官员、专家参加研修。
泰国驻华公使衔参赞潘秋月体验制作铜浮雕。[中国网 许晓璇 摄]
本次活动期间,泰国驻华公使衔参赞潘秋月强调,澜湄国家在文化方面具有深厚联系,尤其是在艺术、工艺、传统习俗和服饰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澜沧江-湄公河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她表示,“澜湄合作机制为各国提供了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的宝贵平台。”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潘秋月表示,过去半个世纪积累的坚实合作基础将继续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丰硕成果。她还指出,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对于深化区域合作至关重要。“中国与部分湄公河国家之间实行免签政策,使各国人民能够更加便捷地相互往来。”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接受采访。[中国网 许晓璇 摄]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对中国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今天的参观活动非常精彩,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政府如何确保所有民族都积极参与国家建设。这种做法非常具有启发性。”
纳吉布指出,中国能够团结各族群众是其重要优势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他还称赞,中国的多民族文化是一种“巨大的财富”。
古巴驻华使馆副馆长马里奥在中国生活已有15年,讲一口流利的中文。新疆美食已成为他家庭中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他自己也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中国朋友。在参观体验馆后,马里奥说,尽管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远地区,但中国政府始终不遗余力地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印度尼西亚驻华公使衔参赞艾菲表示,中国拥有56个民族,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国各地,都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她说:“印度尼西亚有300多个民族。我认为,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国家分享成功实践,可以将多样性转化为促进国家团结的优势。”艾菲指出,印度尼西亚的国家格言是“求同存异”,这一理念在中国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罗马尼亚驻华公使克劳迪乌·弗洛里安与两位评剧演员合影。[中国网 许晓璇 摄]
罗马尼亚驻华公使克劳迪乌·弗洛里安表示,一个强大国家的标志在于尊重少数民族并获得少数民族的尊重,而中国正是一个典范。他指出:“中国的56个民族是宝贵的财富,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明智的。”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