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二十)后主刘禅:

碌碌无为 一生平安

阿斗一生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句“乐不思蜀”的成语。这是一段很有戏剧性并且带有喜感的描写,我们来看看罗慕士的译文。
(十九)尺素传大义 书简记春秋
书信、表奏、诏书、檄文等应用文体的使用是《三国演义》的一大特色,认真品读,对于深入理解小说中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极有帮助。对照杨宪益、戴乃迭、邓罗和罗慕士等翻译大家的译文来学习,更是另一种快乐。
(十八)邓罗与罗慕士:

东西方文化架桥人

感谢邓罗,感谢罗慕士。这两位杰出的翻译家把《三国演义》呈献给世界,让西方的读者能够欣赏到中国文化的瑰宝。
(十七)烽烟散尽 将相知多少?

汉魏时期的官职翻译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讲的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所以书中各种官职特别多,令人眼花缭乱,连中国人都搞不清楚,外国读者就更容易晕头转向了。
(十六)司马懿:鹰视狼顾,一代枭雄
借读罗慕士教授《三国演义》英译本的机会,回望一下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三国争雄,风起云涌,那么多的铁血英雄,拼杀了一辈子,还是纷纷凋谢了,倒是司马懿笑到了最后。
(十五)吾乃燕人张翼德
《三国演义》人物中,张飞是作者罗贯中塑造得最为生动鲜活的形象。罗慕士、邓罗用巧妙、细致的翻译,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丰满鲜活的张飞。
(十四)分久必合与七步之才

——与三国有关的成语

《三国演义》是非常古雅的白话文,四字成语非常多,对照罗慕士和邓罗的英译本来学习和体会,既是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方法,也是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和英语表达能力的捷径。
(十三)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罗贯中凭借一部小说,把周瑜的形象彻底颠覆了。正史中的周瑜年少成名、性度恢廓、精通音律。对比三位翻译家对于“周郎”的不同译法,品味罗慕士如何翻译“赔了夫人又折兵”。
(十二)子龙一身都是胆
《三国演义》对个人的武功着墨并不多,但罗贯中专门描写了赵云的枪法:“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来看看罗慕士如何生动流畅地翻译这一段打斗场面。
(十一)远涉帖 出师表

骨肉情 老臣心

《远涉帖》和《出师表》让我们看到,在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外表下,还有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诸葛亮。现选取《出师表》中的几段,并附上罗慕士的翻译,来对照学习。
(十)三个臭皮匠 顶过诸葛亮

——与三国有关的谚语

三国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沉淀下来很多谚语,如“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等,怎样翻译才能既明白易懂,又保留原文的风格和修辞特色?
(九)青龙宝刀灿雪霜

横槊赋诗意飞扬

——《三国演义》中的兵器

《三国演义》中有几件亮眼的兵器,为小说中的人物增色不少,如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等。借着这次读英译本的机会,来了解一下兵器背后的历史知识,学习一些翻译的方法。
(八)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杜甫诗中的诸葛亮

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入川。一到成都,他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谒了诸葛祠堂,并写下了七律《蜀相》。关于这首诗,罗慕士、许渊冲等翻译大家的译文各有千秋,来对照学习一下。
(七)隆中挥羽扇 四海生风云
与刘备第一次见面,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设想,听得刘备如醉如痴。且看罗慕士教授如何翻译这一代名相登上历史舞台的名场面。
(六)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从成书于西晋的《三国志》到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曹操逐渐由叱咤风云的英雄变成了阴险狡诈的奸臣,这真是历史的无奈。那么,曹操心目中的英雄是什么样?他又如何评价自己?
(五)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不论罗贯中如何“尊刘贬曹”,曹操仅凭横槊赋诗这一节,已经把刘备和孙权甩出十万八千里了。曹操于赤壁大战前写下了这首《短歌行》。在这里我想讨论曹操的这首诗和罗慕士的翻译。
(四)望梅止渴 不失英雄本色

单刀赴会 更显壮士豪情

与三国的历史和人物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太多了,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单刀赴会、望梅止渴、乐不思蜀……在翻译的时候,不能拘泥文字,还是要根据上下文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三)风起青苹之末 英雄不问出处
《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一段,原文不到250个汉字,将关公的豪迈英武、曹操的慧眼识人、袁术的狭隘暴躁和袁绍的死要面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罗慕士的翻译同样精彩。
(二)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三国》最吸引我的就是英雄出场的描写。刘备“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还有关二爷标志性的赤面长髯丹凤眼。看罗慕士如何巧妙翻译外貌描写。
(一)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杨慎想不到,这首《临江仙》会被罗贯中借来当作《三国演义》的开篇;罗贯中也想不到,《三国演义》会被翻译成不同的版本。我手头有这首词的两种英译版本,对照着学习,颇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