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80家养老照料中心近期将公布

“照料中心听着就比养老院让人心里舒服”

近年来,中国百姓的养老观念越来越开放,机构养老已经逐渐被老人们接受。可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比起那些动辄就要奔远郊的养老机构,老人打心底最愿意的还是住在离家近一点儿、离儿女们近一点儿的养老场所,最好能在家门口养老。

面对百姓的需求和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何让老人们舒适地养老成为事关民生和考验城市创新发展能力与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在今年北京市为群众拟办的重要实事中,明确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建设80个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以使老年人就近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蔡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些养老照料中心按照规划将既有养老机构的功能也可以为居家养老提供辐射服务,简单讲就是养老照料中心将打开大门提供和养老有关的服务,而不局限于仅照料收住的老人。”

从以往闭门服务的常规养老机构,到现在服务半径立足社区并辐射发散的新型养老照料中心,今年本市要完成建设的80个照料中心应该只是精细化养老服务的一个开始。

“照料中心听着就比养老院让人心里舒服”

夕阳西下,位于西城铜光胡同里的一栋灰白色建筑被晚霞的余晖披上了一层暖融融的光。与周围低矮的平房不同,这栋建筑绝对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从这片平房区的任何角度抬头都能望见建筑顶层的阳光露台,也平添了建筑的几分神秘。

这座建筑的大门旁挂着“金融街老龄公寓”的牌子,这里是西城区向市民政局、市老龄办申报的金融街养老照料中心的所在地。在这座还没有挂牌的养老照料中心里,共配备了102张床位,同时还配套了700平方米的丰盛医院全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嵌入式”的医养结合。

中心里现代新派的中式四合院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确实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来规划建设的,不过这个四合院是立体的,分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付力是这座老龄公寓运营团队的负责人,按照此前市里关于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思路,照料中心几乎全部是公办民营或民办民营,金融街老龄公寓属于前者。“房子的产权是政府的,建筑面积大概有3000多平方米左右,在进行了相应的改扩建之后我们运营团队接手管理,公寓还规划了丰盛医院社区分院,预计最快医护人员下月就能进驻。”付力介绍说。

淡蓝色的墙壁、舒适的双人间、用于康复的健身房还有厨房茶水间里为老人们搭配的餐前水果……温馨的融入感常常会让人忘记这是一栋老龄公寓。而被这里的老人戏称为“超豪华”设置的三层阳光露台确实是这座建筑的最大亮点,五六十平方米的露台上绿植鲜花掩映,阳伞下摆放着舒适的座椅供老人聊天休闲,有兴趣的老人还可以凭栏远眺,看看远处的风景。

“听说社区新开了一家养老照料中心,我前几天就专门来转了转,别的不说,光照料中心这几个字听着就比养老院让人心里舒服。”今年73岁的李奶奶家住文华胡同,从家门口走到金融街老龄公寓顶多也就十几分钟,“按照要求我现在还没达到入住年龄,不过有个老姐姐老两口都住进去了,我去看了他们好几次,房间亮堂舒服,有独立的浴室卫生间,每天三顿饭有荤有素还有餐前水果啥的,一点不操心。”自打这个试运行的照料中心开放后,李奶奶经常“借口”看望老姐姐来中心里看会儿报纸,跟护理员学会儿画画。

北京晚报     2014/05/28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