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哒 故宫数字化生存
>
近日,一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图文在微信上火了起来,“萌萌哒”的雍正动画形象配上时下流行文字,受到微信用户热烈转发。
这条微信的发布者为“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平台,而动画的创意灵感源于故宫博物院藏书画文物《雍正行乐图》。原本严肃的古画到了微信中,立马变了样。
在古色古香的画面中,“渔夫”雍正在河边优哉地泡着脚丫,边搓边说“朕……脚痒……”“琴师”雍正独自在树下抚琴,“我们做朋友吧。”“抱歉,朕想孤单一些……”“学者”雍正在冰天雪地里靠着火盆静静读书,“朕就是朕,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猎人”雍正“咻”一下射出了箭,旁白是“你飞向前方自由翱翔,朕却始终跟不上你的脚步。好累……”“才子”雍正在郊外练字,“朕的字极佳,话说朕的抄经本诸位都买了吗?”一向威严神圣、仪态凛然的雍正皇帝,通过这种“萌”化的艺术处理,形象一下子变得可亲可爱、幽默风趣、自由率真、单纯简约……如此的人格特质,如此“萌萌哒”的亲民帝王,怎能不迷倒众人?
文物保护不意味着要死守着文物,对文物进行创意性开发,不仅不会对其造成损害,反而是对文物价值的再传播。从这个角度看,动态版《雍正行乐图》值得称道,也颇具进一步被开发成衍生品的潜力。
其实,利用藏品开发衍生品早已是全世界博物馆的通行做法,英国TATE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都是业内的榜样,有些中等规模博物馆的衍生品销售甚至可以支撑其全年的运营费用。反观国内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同质化产品、高额的定价让许多爱好者望而却步。最常见的文物仿制品看上去虽然古典、严肃,最大限度保存了文物的价值,但却缺少鲜活的生命力,很难贴近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思。
于是,如何将文物与文化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生动表达出来,使之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并喜爱,是许多博物馆的努力方向。故宫通过微信平台,将传统、枯燥的宣传方式向现代、活泼的教育方式转变,与年轻人的兴趣点紧密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变得时尚起来。而这篇“萌萌哒”微信也让其发布者——故宫淘宝着实火了一把。
在故宫淘宝店中,以宫廷卡通人物形象为基础的格格吉祥钥匙扣、御前侍卫功夫盆栽、皇帝一家子·全家福气冰箱贴等都“萌态十足”,也因此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据悉,店内目前有约200件以故宫元素设计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故宫淘宝”旗舰店的淘宝等级为4皇冠,好评度达99.4%。如此一来,“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也就轻而易举地实现了。
其实,“萌萌哒”只是故宫文物数字化的一小步。
早在2013年5月,故宫博物院就推出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目前仍保持着全五星的评价和编辑推荐。2014年6月,第二款iPad应用《紫禁城祥瑞》上线就获得单日下载量超1.5万、单周下载量超10万的好成绩。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公众微信号“微故宫”和“掌上故宫”智能导览应用,导览讲解、推荐路线等功能让观众的参观更加便捷、轻松。越来越多的故宫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古代建筑、馆藏文物并参加虚拟展览。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转发‘雍正萌萌哒’微信,当时不知道是故宫做的,还以为是什么公司或技术达人做的,觉得非常好玩儿,以前没人这样做过。而且这条微信对《雍正行乐图》原作的呈现也很完整。”身为80后,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对于这条微信也相当“感冒”,连连称赞故宫的创意,“如此亲民的微信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关注故宫,我想他们的团队里也一定有80后、90后,才能做出这么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微信。”
宣传手法偶尔卖萌 反响很好
在高鹏看来,故宫的服务对象和受众群体非常广泛,年长一些的观众会带着一点沉重感来参观,但年青一代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和偏好,这种带点欢乐、带点调侃的方式既普及了知识,还能引起年轻人对参观故宫的兴趣。“尤其是对于有使用微博、微信习惯的人来说,这条微信肯定很受用。如果其中的某几张图我很熟悉,有几张却从未见过,那么我一定想再去故宫看看原作。”高鹏坦言,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成本增加等客观原因,现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普遍面临着“如何让观众走进实体馆”的问题,有什么理由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而且是有角度地看,不是走马观花,这肯定需要博物馆人由浅入深的引导,找到观众的兴趣点。‘雍正萌萌哒’就是一个很好的兴趣点。”
如此放低身段,让雍正出来“卖萌”,这和故宫以往古典又严肃的形象有点不符。高鹏认为,故宫当然要有自己严肃的一面,但偶尔“卖萌”不但无伤大雅,对自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台北故宫也一向如此,展览严肃而学术,衍生品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又非常好玩,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