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奖聚焦“高精尖” 破解北京“城市病”
中青年科技人员获奖比例超六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往年相比,本次的北京科技奖获奖人员中,中青年的比例创下新高,其中45岁以下获奖人员占65%。
据介绍,本次获奖人员共1722人次,其中35岁及以下的有482人,约占28%;36至45岁的有635人,约占37%;46至55岁的有464人,约占27%;55岁以上的有141人,约占8%。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比例逐年提高,成为科技创新主导力量。
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还出现了10位“80后”,最年轻的仅32岁,是来自煤炭科学院总院的隋艳。本科毕业的她,最享受北京的创新环境,“从单位到整个社会,都鼓励年轻人独立承担项目。”她说,“从科研经费到老专家技术辅导,再到国际会议上推介,都为年轻人创新提供了条件。”她领衔的《烟煤特性指标标准物质的技术研究及应用》,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和两项国家标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万元,并服务于神华集团等数百家煤炭能源企业。
市科委奖励办负责人表示,创新型青年科技英才脱颖而出,成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说明本市的科技创新环境越来越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聚集,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北京日报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