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找得到“记忆中的老北京”

名城保护·专家观点

专家齐给“有机更新”点赞

听到杨梅竹斜街和丰台长辛店“有机更新”的案例之后,这些对旧城保护方式各有思路的专家组成员们,齐刷刷地为这种创新模式点了“赞”。但在不同专家眼里,这样的发展格局又会有所不同,请看专家们的核心观点。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四合院是北京的乡愁寄托处,如果要改善老北京们的生活环境,不一定非得采取“疏解”和搬迁的模式。北京的人口发展规模已经数年“超常规”,那么在这种超常规的新常态下,要有新思路。我研究了澳门历史城区成为世界遗产的案例。到现在为止,澳门的人口密度比大栅栏还要高,关键还在“自然疏散”,使得高密度城市也能和谐发展。

国务院参事王静霞: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该由市区两级政府协同进行。同时应该加大对地方立法的推动力度,从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层面深化。在有机更新平房区域的过程中,也应该关注重要公共空间的研究,进行精细化规划和管理。

名城委专家王世仁:历史文化街区应该从“保护”变为更新,毕竟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物单位的概念不一样。我力推再现历史文化景观,目的不是造假文物,而是恢复真的文化。但是这种环境整治和恢复应该把握尺度,不能画蛇添足。建议今年各区都做一个精品出来,下决心啃一块“硬骨头”。

名城委专家赵书:建议在更新的同时加强学术研究,梳理“名城”的概念和范围。最好发动大家都能参与,甚至让每个镇、每个村都能梳理出自己的名人、名物、名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在有机更新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其中还有30%“外来户”的现象。对于四合院区域,无论是平房还是私房,都应该注意出租问题和管理问题,保持整体风貌。

两院院士吴良镛: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物的保护从技术上讲现在不成问题,但是理论跟不上。我们对于“真古董”要绝对保护,但周边环境应该怎样对待、如何匹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建筑规划里面都要有理念,让周边环境变得和谐。

文物专家谢辰生:我们现在强调“乡愁”,要保住原来的东西。当下最不能出现的事情,就是大拆大建。但北京历史上也不是所有老房子都要原封不动地保留。我们要通过整合资源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名城保护·划定紫线

划定紫线保护范围

光彩重现要靠“微循环”

随着城市的一步步更新和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蓝图”和“红线”的概念。一些关注城市发展的老人家,甚至都能说出“道路红线”和“生态发展红线”的大致意思。可您听说过“紫线”这个概念吗?

北京名城委办公室,正在努力让紫线这个概念,也像红线一样深入人心。昨日的会场上除了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专家之外,还有一些“90后”、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城市规划师。黄艳当起了科普专家,当场解读起紫线的概念。

“城市紫线是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周边的保护范围界限,紫线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遵循更加严格的标准。”对于能够理解“红线”的人来说,有这样一句话,足以说明紫线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市将在今年启动制定《北京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草案,推动北京城市紫线公布实施。而在紫线划定前后,本市还将结合北京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制定针对性的规划管理措施;并且根据这座城市的特点,形成北京城市紫线划定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

紫线公布之后,会怎么样呢?

“解决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最基础的问题,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规章制度,切实有效地对历史街区中的房屋改建、使用和保护管理起来,充实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体系。”面对现场听众的疑问,黄艳答道。

这条在实际生活中看不见的紫线,将和红线一样,严格划定可以重建、翻建、更新的区域,让北京市的名城保护更有标准可循。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将重点做好33片文保区的修缮、提升、改造、疏解工作,做好中轴线、朝阳门阜成门这条朝阜线、长安街—前三门大街区域“一轴一线一带”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处理好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关系,传承好历史文脉。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面对矮小逼仄的大杂院,“保护古都风貌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能从哪里破题?

好在有“微循环”。

“有时间大家可以都去杨梅竹斜街看看。”在会上,黄艳不遗余力地推荐着采用各种途径实现“微循环”的这个具体项目。

杨梅竹斜街的改造方式,就是以传统院落为基本单位,小规模渐进式的“微循环”。

“我们以单个四合院作为更新改造的对象,在改造中延续传统的建筑、空间和肌理;每个院落都是独立改造完成的,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前提下保持了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把城市更新和保护工作从政府管理转型为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她说。

从去年开始,居住在杨梅竹斜街的老百姓们,多少都得跟各路规划师、设计师聊了好几次天。有些余钱、也想改造的居民自发拿出钱来,由设计师提供设计图纸进行改造。

“这事儿其实挺好的,房子漂亮了,自己住着也舒服。”一家“前店后厂”式、在胡同里开着门脸的老先生说。

黄艳说,这样可以推动地区活力复兴的保护区,北京一共2067公顷,再加上183公顷的协调区、374公顷的一般平房区,旧城中42%面积都有潜在的复兴可能。

北京日报     2015/03/19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