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低调传承 新物件身价倍增
在老辈人的家里,讲究点的大衣柜上,一定少不了这样一个物件儿:磨花儿镜子。那时候家里没什么装饰物点缀,一面磨有漂亮图案的大镜子,让老房子都能显得特提气。现如今,曾经进入北京千家万户的“北京牌”磨花儿镜再难寻觅,七一制镜厂也早已关门。厂子里的老手艺人们回忆当年的辉煌,不免一声叹息,不过这门儿老手艺,其实还在低调地传承着。不同的是,以前几块钱的物件儿,现在身价已动辄上千。
旧时记忆
“北京牌”镜子炙手可热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明白好端端的一面镜子,干吗还要磨出花儿来。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家里的大镜子上如果没个花鸟或小动物的图案,反而觉得不好看,除了图案,有时还刻上吉祥话或革命口号。即便是便携的小镜子,讲究点的也会磨花儿,背后贴张风景画。实际上,至少有好几十年,咱北京家庭用的都是一个牌子的镜子。
西环路,如今是昌平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少有人会注意到位于街道东侧的一个旧式混凝土厂大门:五米多高十米多宽,立柱上有镂空花纹。但附近上了岁数的人几乎都能喊出它的老名字,“北京昌平七一制镜厂”。这里生产的“北京牌镜子”,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
“老式的大衣柜见过没?我们年轻的时候,稍有条件的,就得安个大镜子。那镜子,都是这个厂生产的。”年过六旬的胡阿姨,聊起七一厂的镜子顿时有了精神,“我姐姐家当时为结婚置办个新衣柜,那镜子都是托人买的。”
如今,人们不会再为了一个镜子托关系走后门儿。除了旧货市场摊子、收藏品网站,北京牌镜子的身影已经不复存在。
精湛技艺
花鸟鱼虫跃然镜上
今年70岁的老师傅马锦茹,是当时厂里数一数二的磨花儿能手。她回忆,当时车间里光磨花儿这一工艺制作,就有二三十个工人。
马锦茹说自己原本不是磨镜工,但进厂后不久,就对磨镜花儿产生兴趣,当即拜师当时有名的磨花儿师傅常建东。“不难学,但主要在用心练。刚开始要先在玻璃上‘打版’,然后再上机器打磨。后来熟练了,花样模子刻在心里了,就不用‘打版’,直接拿玻璃上手。”
磨花儿镜的图案多为花鸟动物,最考验磨花儿功夫的要数小动物。羽毛的边角、动作的走向、眼神的细节,马锦茹说,点滴的雕琢变化都可能成就不一样的效果。
马锦茹老人指着家里一块出自七一厂、已有30多年历史的挂墙立镜讲道,“你看这儿,鸟背上的羽毛,应该打磨得再深一些,这样制成的镜子更有立体感。要我看,现在这点儿就是瑕疵。”老人告诉记者,即便是过了几十年,自己磨出的花儿镜,她一眼就能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