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杂院 渐渐“墙外香”
护国寺西巷37号院的几间老屋已经腾退清理完毕,等待重新设计改造。本报记者 邓伟摄
一张图,灰墙衬灰瓦;一张图,青藤托紫花。
“四合院中记录了诸多故事,对于老院落的情怀,往往引发人们的眷恋与深思。”大屏幕边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朱小地为PPT补上旁白。屏幕上一张张图片,展示出了窗上影、檐边雨、树下荫、墙上痕、地上霜、架上藤……
近日,“遇见什刹海”主题展览将在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举行。主办方希望借助这些展览,让一片陈旧的大杂院复兴。
近几年,在国际各类建筑奖和建筑艺术展上,原本不起眼的北京大杂院渐渐混成了“熟脸儿”,展示出缓慢更新和重生的面貌。
全球最牛建筑奖之一
花落大栅栏“微杂院”
7月的两个周末,隐藏在大栅栏茶儿胡同8号内的“微杂院”很热闹。在一间用旧砖、玻璃和木材做成的奇怪房子里,三井社区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围着四合院微缩模型研究个不停。
“微杂院”不仅是教室,还是图书馆、艺术馆。如今它有了一个新身份——和建筑师张轲一起,入围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奖之一阿卡汗建筑奖。
从1977年创立至今,阿卡汗建筑奖关注转变与提升建成环境质量的建筑作品,每3年才评选一次。奖项创立39年,北京的建筑物才首次入围。
威尼斯双年展中,张轲也带着“胡同微更新”的题目出现,全世界都看到了大栅栏、白塔寺,看到北京大杂院。
茶儿胡同8号原是个破烂院子,院里有棵大树。住户围着树高高低低搭建了一圈窝棚或平房。设计师留下了平房轮廓,让错落杂院变成了孩子的舞蹈教室、图书室。一些腾退的居民也找到更好的地方,住进了新家。
境外奖项为什么能看上“微杂院”?推进此项目的广安控股旗下大栅栏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改造后大杂院的名声渐起,逐渐有了国际影响力。
“由建筑师、社会资源以及实施主体共同参与,探索老街区公益模式与社区共建,是引发国内外关注的原因。”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