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11载 柳泉居又回来了
重新开张的柳泉居饭庄古朴典雅,顾客络绎不绝。 本报记者邓伟摄
京城八大居之一的柳泉居,2005年因修建地铁4号线停业关张。按计划,柳泉居只需从新街口南大街路西搬到路东。可谁也不曾想到,一条马路,却让老字号柳泉居跨了11年。
近日,毗邻平安里地铁站的柳泉居饭庄终于重新开张,老字号仍一如既往受欢迎。颤颤巍巍的老人拄着拐杖,拖家带口,排着队来到柳泉居,就为了尝一口老字号家常菜,寻找熟悉的味道。不过,时隔多年,北京餐饮经营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字号归来,不光要找回昔日的老朋友,还要吸引更多年轻的新朋友,这也是柳泉居所要面对的。
老街坊重回老字号
寻找当年味道
下了公交车,看到“柳泉居饭庄”的匾额,单单这5个字,就已让69岁的常阿姨激动起来。“60年前,我就在柳泉居吃过饭。听说重新开张了,赶紧过来探探店。”
原来,常阿姨是柳泉居的老街坊。上世纪50年代,她家住在不远处的白塔寺,上小学就在柳泉居旁边的一条小胡同里。在她印象里,9岁上三年级时,曾在柳泉居吃过一道名为芙蓉鸡片的菜,那味道至今还忘不了。后来她到外地工作,最近一次到柳泉居吃饭,已是上世纪90年代了。
上午11时,来柳泉居吃饭的顾客络绎不绝,一层十几张餐桌几乎坐满。记者注意到,就餐顾客中,有相当部分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拄着拐杖,还有一位老人拖家带口带着生日蛋糕来过大寿。对这些老顾客来说,品一品老字号饭菜,正是为了找回当年的青春记忆。
两块金字匾额
“雪藏”11年
2005年,当得知要搬家的消息,柳泉居总经理屈德森和同事们心情都非常沉重,也很无奈。当年7月,柳泉居饭庄就正式停业了。根据当时的安排,屈德森和团队要暂时到临近的曲园酒楼工作。后来机缘巧合,柳泉居饭庄整个团队被邀请到一家机关单位,承担供餐任务。
柳泉居停业后,受经营场所、产权等问题困扰迟迟未能重张。屈德森说,时间一长,原来柳泉居的很多家当都丢了,不过团队却完整保留着。“还有两块‘柳泉居饭庄’的匾额,从新文化街到西四三条,我走到哪儿,就把它们带到哪儿,这是我们的命根子。”
11年来,屈德森始终把重张老字号的事儿挂在心头。“柳泉居名声这么好,千万不能在我们这茬儿人身上没了。”
暂时停业期间,老北京人热爱的柳泉居传统豆包并没有消失。柳泉居所属的华天集团,把豆包业务单独分出来,这些年先后在京城开了20多家豆包店,满足市民需求。
华天集团方面也下定决心,想方设法恢复柳泉居饭庄。多方协调后,直到去年柳泉居重张才有了眉目。
“过一条马路,老字号等了11年。”58岁的屈德森有些感慨。今年5月,柳泉居饭庄刚把大招牌立起来,就有很多老顾客来询问重张时间,迫不及待地催着早点儿开业。紧赶慢赶,店里刚通天然气两天,柳泉居就在8月28日“仓促”重张了。那两块被“雪藏”多年的金字匾额,也终于被高高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