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所:桑梓千年溯靺鞨
秋高气爽时节,驱车来到怀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此村虽为山区,但地形位于盆地,四面山围,连绵不断;中部开阔,地平如砥。村前有渤泉河与怀沙河缓缓交汇,放眼望去,青山绿水,蔚为壮观。
靺鞨人迁居之地
渤海所村,距怀柔城区25公里,现有1300户,3800余口人,为怀柔第一大村。《怀柔地名志》引《唐书·地理志》记载:“武周圣历元年(698年),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今吉林、辽宁一带建渤海国。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内迁至今怀柔、顺义一带,这一部分靺鞨人亦称渤海人,故把驻地亦称渤海。”由此算来,渤海所成村距今已有1292年,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村。
史料记载,渤海国是我国唐朝时期,北方古老的靺鞨族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公元698年由大祚荣建立,自号震国。七年后(705年)归附于唐王朝,十五年后(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成为唐廷藩臣,从此震国改称渤海国。都城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公元926年被契丹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渤海国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华大统一的历史涵量。鼎盛时,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
渤海居民以靺鞨人最多,还有汉人以及少量的突厥、契丹、室韦人。靺鞨中又以粟末靺鞨为主,他们的祖先因生活于粟末江流域因之得名粟末靺鞨。粟末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粟末靺鞨实际意思就是“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
唐建中二年(781年),幽州节度使朱滔联合其他重镇节度使反唐,起兵攻京师,灭燕州,城内建筑毁于火焚。渤海国靺鞨人后裔为躲避战乱辗转迁移至怀柔怀沙河谷,他们见眼前一片草木茂盛的开阔盆地,与祖居之地极为相似,便决定落脚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因这部分人原籍属渤海国,又因战乱流离失所,不免对故土产生思念之感。为抒发这种思乡之情,让后代牢记自己的故国和部落,他们便称自己为渤海人,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取名为“渤海”。
日出日落,千年风雨变迁,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影响下,靺鞨人后裔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农业已成为最主要的产业,佛教广泛传播,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他们的生活习俗、起居行止、饮食服饰以及在丧葬喜庆、文化娱乐等许多方面,同中原汉族逐渐接近并趋向一致。唯有他们的独特口音和方言,与怀柔其他地区的口音明显不同。说话的音调带弯儿,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拉长音,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活化石般佐证着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