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在历年的口译考试中,考生们往往可以比较轻松地通过笔试,可通过口试的人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口试中的“拦路虎”主要就是口译部分。因此,本文想结合历年二阶段考试的真题,谈一些口译技巧,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技巧一:解释(explanation)
如果查字典的话,你会发现,口译这个词的英语表达为interpretation,就是“解释”的意思,所以口译说到底就是在做一件事“解释”,把意思解释明白就是口译员的职责。“口译”不可能像“笔译”那样做到“雅”,因为口译是即席的(imprompt),译员不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仔细推敲译文。笔者发现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不屑用一些简单的词来解释意思,而是用一些自己认为的“高级”词汇,似乎觉得这样才能获得考官的好感;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考生所用的这些难词,往往不是读音错了,就是搭配出了问题。所以,在考试的时候,用简单的词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当然,用“高级”词也可以,可前提是不出错。笔者还发现,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总是被“语言形式”所吓住,比如四字格、古诗词等,其实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的武器就是“解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例. 中国古代有种舞,就是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舞。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as a form of dance which was performed at ritual ceremonies to frighten off the ghosts and to relieve people of epidemics.
当考生们看到“驱鬼逐疫”的时候,大可不必惊慌,一定要冷静。先在脑子里把“驱鬼逐疫”解释一下,意思就是“让鬼和疾病都远离人们”,接着再口译就比较轻松了。
例. 近一时期,国际上发生了许多大事,上至政治家,下至老百姓,都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Some major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in recent months. None of us, from politicians to people in the street, can afford to overlook.
“都无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意思就是“不能忽视”,所以这里大可不必费力的翻译成"turn a blind eye to, turn a deaf ear to",只要翻译成"overlook" "neglect"等词就可以了。
例. 北京,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铿锵的步伐昂首阔步迈向国际现代化大都市之列。
Beijing, an energetic city with a long history, is now becoming/rising to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modern metropolises.
听到这样的句子,对于练习较少的考生来说,肯定会被“铿锵”、“昂首阔步”搞得晕头转向。其实,原文的意思也就是“北京正在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解释的同时其实还在做一件事,就是“简化”原文。这是必然的,要解释一个概念,我们往往都会选择较简单的文字。这也是listener-friendly的一种做法,在口译实战中,让听者明白译文,是最重要的。由此,我们也总结出一条口译原则就是KISS (keep it simple but not stupid)。提醒大家注意,在简化的同时千万不要犯傻。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有人就译成"The sky is high and people feel good. The smell of Guihua is good." 这种译文真是让人啼笑皆非。“秋高气爽”的意思就是:秋天天气晴朗,气候凉爽。译成the weather in autumn is fine即可。“丹桂飘香”的意思就是“到处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这里如果“桂花”不会译,可以简化成flower,但绝不能简化到拼音Guihua的程度。这个词组可译成the scent of flower can be smelled everywhere. 其实,这两句并在一起,还可以做更简单的口译:in the golden season of autumn。
技巧二:运用常识(common sense)
在二阶段考试的时候,笔者经常发现,考生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其实,这些错误,冷静思考是绝对不可能犯的。
例. the most spectacular sights of the Yellowstone Park: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 It's 37 km long and 366 meters deep.
这里“黄石公园的大峡谷”应该是37公里长,很多考生考试的时候答成37米。大峡谷只有37米长?答题的时候稍微用点常识,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例. South of the canyon lies Yellowstone Lak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freshwater lakes. Don't plan on going for a dip — the water is too cold!
请大家注意划线部分,第一处划线Yellowstone Lake,有考生翻译成“科罗拉多湖”,这里很明显是没听清原文就瞎猜,如果对于“黄石公园”有所了解的话,就不会猜得那么不靠谱了。第二处划线,freshwater lakes有考生译成“新鲜水湖”。有“新鲜水湖”这个名词吗?根据常识,最有可能翻译成什么呢?对,应该是“淡水湖”。第三处划线部分dip应该怎么翻译?很多考生没译出来,dip的原意是“浸、泡”,再根据上下文以及常识推测,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游泳”。
技巧三:运用简单句型及断句
在口译考试的时候碰到些长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大家别慌,我们总有办法化解,这方面我们要向给温总理做口译的译员学习。笔者最近对温总理今年三月份的记者招待会做了全文听写,颇有收获。总理讲话包括记者提问,很多都是长句,可是译员的译文一点都不花哨,最常用的三个句型居然是:if…then…(在笔译中,then一般都是会被省去的,这里译员完全是按照中文里的“如果……那么……”的句型口译),not only…but also…,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而且,把长句断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译员的口译中,基本是看不见从句或是分词的踪影,即便是要连接两个句子,也基本上是用的and或是but这样的词。
请考生看下面几个例子:
例. 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很大的困难。
In last year, particularly the latter part of last year, the price level rose excessively. This has made the lives of people, particularly those low income groups more difficult.
这个句子并不长,后半句完全可以用一个定语从句接上去,可是译员却做了断句的处理。笔者认为,译员之所以没有用定语从句是为了让听众听得更清楚,因为听众在听定语从句的时候,往往要多费脑筋,有的时候还搞不清楚在修饰哪个词。
例. 但是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必须保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来解决就业的压力,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bear in mind that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We must ensure that our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at a proper way in order to ease the pressure on employment and in this way we will properly address the problems on our way ahead through further development.
在这句话中,译员在“发展中国家”处断开了。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译成因果句,As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we must… 笔者认为译成因果句使得上下文更连贯,可是这里译员并没有这么处理,可能是现场压力大,根本来不及仔细思考。这样的例子在记者招待会中还有很多,所以,笔者在这里大胆地建议考生们,在听到长句时,不妨就分割成几个小句,这样不仅降低了长句的难度,而且还不易出错。
对于追求译文elegance的人来说,看到这些译文恐怕会大失所望。其实,如果你觉得失望的话,这说明你对口译和笔译的差异还不了解,在现场压力之下,口译追求elegance是不现实的,国家级的口译员尚且做不到这一点,更何况我们呢?所以,这里要给各位考生提个醒,切忌追求花哨的句型,考官不会因为你用了花哨的句型给你加分,或是简单的句型给你扣分,他注意的是你有没有把意思翻译出来,而且,你用了复杂句型后,即使翻译对了,让人听起来也会很吃力,我们最好要做到listener-friendly,站在考官的角度上想想吧。
|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