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乘国际技术转移之势 建全球科技创新之城
我相信中国能在新一轮工业发展浪潮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抓住这一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为国际技术转移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赵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在全球化时代,创新的藩篱不断被打破,开放创新成为备受各国欢迎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一个在地域上覆盖全球、在主体上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领域上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此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再局限于自身有多少人才、专利或者其他指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整合全球的创新资源,并将这一庞大的全球创新体系为已所用。中国要实现大国崛起,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集聚了较强的经济实力。技术转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推动技术转移的政策缺乏规划,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体系相对缺乏。在调研中我们碰到许多中小企业,他们非常渴望引进先进技术,但是却不知道从哪儿去找,不知道哪些技术好,优质的技术来源在哪儿。此外,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太小,对优质产业项目缺乏吸收能力,缺乏引进先进技术的配套条件、人才等,这些都需要政府从全局角度做出规划。
商业模式创新推进创新城市建设
麦琪·戈尔斯 法国高斯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
什么是创新型城市?它包含卫生、交通、安全等社会福利创新,文化教育创新,人口流动等社会交往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等多个方面。中关村海淀园就是一个鼓励创新和创新发生的地方。
在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首先是产生新主意、新技术、新生事物;然后是创新的扩散。
创新有一个潜台词——风险。举个例子,如大家所知,生物医药公司研发要花很大成本,中间要经历漫长的药物测试。它们最终生产的产品价格很高,就是因为需要消费者来分担成本。然而当药物专利过期后,其他公司可以开始生产它的仿生药,价格只需要研发企业价格的二十分之一,消费者自然会买仿生药品。
知识既是机会,也是风险,与制造业投资不同,在创新领域,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投资会成功,就像一场赌博。这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对于创新者来说,他们除了埋头搞创新,还要学会如何设计创新,如何规避风险、经济合理地实现创新。
回到药厂的例子,如果持有专利的药厂进行市场分销,与合作伙伴分享收益,就能很好地规避风险。
传统商业模式强调严格的版权限制,而长期来看,专利大战也存在增加合作阻力的风险、低附加值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方面的质疑。因此,我们应尝试通过寻找其他领域的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城市创新过程中新的技术转移商业模式,然后检验这些商业模式如何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大数据技术为“智慧北京”建设提供有力工具
雷涛 天云融创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大数据作为核心技术,从创新角度看,它颠覆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为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那么,大数据从哪些方面改变了传统行业,我想用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对政府来讲,有助于政府更有效、更准确地收集民意,从而更精准地决策。奥巴马为什么能够打败罗姆尼赢得选举?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竞选团队把数亿个碎片化的信息通过主题关键词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在这里,大数据的作用就是对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最终呈现一个量化、直观的信息。
第二,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融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大数据则可以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以普惠金融为例,以前几乎都是面对大企业,小企业基本享受不到这种金融服务。但是通过大数据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不利条件,并提供了对其进行评估的手段。
第三,大数据也将改变教育的形式,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的形式经历了从电子化教学到远程教学的变化,现在已经到了个性化教育的阶段。个性化的教育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分类教育。40个不同的孩子不应该做同一份试卷,而应该是不同的试卷。大数据可以按照不同等级难度进行分类教育,并且实现实时评估与反馈。
第四,在制造业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产品信息的嵌套和反馈。通过大数据,企业不必再通过调查问卷来跟踪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