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乘国际技术转移之势 建全球科技创新之城

以中关村为主导形成中国的技术转移格局

张玢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技术市场管理处处长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体系以科研院所转制、开放技术市场、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为主要路径有步骤地进行体制性改革。从那时起,中国和美国同步展开了技术转移历程。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在内的以技术市场为主要架构的技术转移体系,技术合同交易额在2012年达到6437亿元,对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了重大作用。

然而,这一体系尚存在诸多缺陷,不能满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总体绩效、规律、路径和战略关键点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进行全面的战略思考,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对技术转移体系在制度、组织和机制层面进行全新设计,是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点。

最近几年,国家准备在北京中关村西区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在局部先行,形成政策的突破,包括组织体系的资源整合,以中关村为主导形成我们国家技术转移的新格局,实行全面的战略提升。

驱动城市创新需要在全球范围定位,创新城市≠创新国家

冯泽威 欧洲圣加仑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GLORAD研究中心主任

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无论从国家和城市角度来说,发展都很快。在过去,美国、日本是传统的研发中心,在最近的短短10年里,中国和印度新兴起了许多全新的研发中心。

从一张权威数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来,从城市的吸引力来看,拥有最多研发中心的地区,中国排名第一。在中国,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尤为突出。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对研发中心、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最大呢?其实还不是。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研发中心,美国是全球第一名,在吸引外来的研发中心方面,其成绩遥遥领先。中国、美国之后是德国、日本、印度、法国、英国,基本上又回归到了传统的国家经济排名的模式了。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小范围的集群中,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研发。但从国家层面,需要把所有资源聚集在一起,才能真正形成规模效应。从国家整体对创新资源的吸引力来看,中国和印度还有待进步。因此,要建立创新城市和创新国家,仅靠城市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来提升整体水平。

从数据角度看,金融无非是各种数据的排列组合。凡是拥有独特数据资产的公司,都可以做金融。利用互联网和新兴的大数据技术,金融业的两大根基——征信与风控,即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时代,凡是拥有独特数据资产的公司都能做金融。尤其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政策的驱动,现在金融创新的步伐非常大,利率逐渐市场化。商业模式发生根本变化。银行以前交易的本质,在纸币时代是面对面交流,银行充当中介的角色。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交易通过网络进行。

海淀区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里走在了最前面,因为首先在思想上用了大数据。我们每天早晨和海淀区的领导,包括北京金融局的领导针对一个主题,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有什么问题、大数据有什么影响。行动上也在落地,那就是在中关村西区建设互联网金融大厦,为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提供创新的土壤。所有入驻这个大厦的企业都获得普惠政策的支持,比如免租金、免税等等。在这里,顺便做一个广告,希望所有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都到海淀区的互联网金融中心落户。

互联网金融,海淀走在最前面

赵国栋 宏源证券计算机与互联网行业高级分析师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北京日报     2013/09/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