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活力迸发 创新文化助中关村前行

共担试错成本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成功创业固然令人艳羡,但屡战屡败毫不气馁的精神却更难能可贵。

“宽容失败”早已成为中关村众人皆知的格言,甚至被写进了《中关村科学城(2011-2015)发展规划》。

然而,“宽容失败”知易行难。想要冒险,“学费”必不可少。只不过,在中关村,创业者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创业者单枪匹马搏杀之时,减少他们后顾之忧、共担试错成本的政策和市场机制悄然成型。

无抵押无担保,买一份保险后,单凭保单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就能为企业带来数百万元的银行贷款。今年5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办法》下发,一旦高科技小微企业因经营不善难以如约还款,中关村管委会将承担40%的坏账风险。中关村管委会与保险公司、银行机构一同分担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让小微企业急需资金时能从银行那里得到“救命钱”,这无疑为创业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在中关村,如果你告诉别人你创办的公司上市失败了,或者你创业把自己的钱都砸进去了,没有人会瞧不起你,反而会有很多人对你肃然起敬。”北京海外学人中心首席顾问、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夏颖奇说。

不惧屡次挫折

拧开水龙头清水喷涌而出产生的“压力能”,理论上也可以用来发电;从新疆长途输送到北京等地的天然气,需要经过一次次“降压”才能进入市民家里,但也造成大量“压力能”浪费。如何实现“余压回收”,多年来始终是个世界性难题,姚其槐和儿子姚镇联手创立的星旋世纪,通过独创的流体马达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研制一个低压状态下也能正常工作的马达,姚其槐恨不得睡觉都抱着机械零件和电脑。在每天高强度工作的业余时间,他不停地把马达设计图画了又改、改了又画。为了研制出马达,他和姚镇这对父子兵齐上阵,做了无数试验。创意、试验、失败……一次又一次从头再来,有时候反复遭遇挫折的他们甚至有放弃的念头,但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当最后一个满意的方案拿出时,已有上百个方案在他们手上被设计和试验过。

为了及时诊断没有痛感的肝脏病变,还在清华大学读书的邵金华等三名年轻人,从中关村电子城里淘来一块块线路板进行拼装,在电脑上一次次建模型、写代码,用猪肝代替人类肝脏做起了早期的产品试验。经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和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研发出全球首台影像引导无创肝纤维化检测仪。

不成功大不了只是白干一场,不尝试却可能失去一次改变世界的机会。在中关村,无数创业者正是抱定这样的信念,才在一次次挫折的打击下愈挫愈勇,继续奋战。

北京日报     2014/08/04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