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物理博士开发高分子美食“液氮冰淇淋”
如今,当人们热衷把“冰桶挑战”挂在嘴上时,李若言,一个北大在读博士,已悄然带给人们舌尖上的另一种更刺激的体验。他不用冰,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
“当物理与甜品相遇,迸发出灵感的光火,孕育出新的冰淇淋制作手法。这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智慧与味蕾的邂逅。”
这是一位粉丝在吃了李若言的“液氮冰淇淋”之后,模仿《舌尖上的中国》为产品写下的评价。
西单大悦城9楼首都电影院的楼梯口处,一块由试管、烧瓶等实验仪器模拟出的萌猫招牌格外醒目。“零下196摄氏度急速冷冻”、“实验室打造的冰淇淋”等显眼的广告语,以及如腾云驾雾般不时冒出的白烟,让这个不大的摊位成为一个酷炫的围观台。
“液氮”冻出新奇口感
见到李若言时,他正在摊位上忙活着:只见他麻利地将顾客选好的冰淇淋原料放在容器里,在搅拌的同时,他缓缓地倒入一种无色的液体。不一会儿,云雾散出,如同在手中变幻出了一个迷你仙境。在雾气中,容器中的冰淇淋也逐渐变得坚硬,随后快速冷冻,两三分钟,现场制作的冰淇淋新鲜出炉。
大家可能想不到,这样一位身手麻利的“店小二”,从2005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始,他的生活中就没有离开过物理。而他倒入容器的“神奇液体”是液态氮。他也从没预料到,物理居然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融入了他的生活。
“空气中含有70%的氮气,通过对空气净化、压缩、分离得到的液氮,不可燃,无腐蚀,无毒,无色,无味。我们使用的是分子美食专用的99.99999%的高纯液氮,所以食品安全完全不用担心。”
在“喵不乖”的店铺里,散发着浓浓的实验室气氛。就连萌系的“招牌猫”形象,也成了科学的代言人:物理电路图串起了试管、烧瓶,整个图案又似一个肥肥的猫爪。将近十年的物理学习生涯,并没有磨灭掉李若言一颗卖萌的心。
“店名取为‘喵不乖’主要也是为了走萌系,‘不乖’也蕴含了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感觉,缓冲了科技带给人的冷冰冰。”
李若言介绍说,所谓的“液氮冰淇淋”并不仅仅是一种噱头,从物理原理上,也能找到相应的解释:冰淇淋的口感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如果把冰淇淋放大到一定倍数之后,就可以发现其结构间有很多的气孔。气孔与气孔的间隙里存有介质和冰晶。其中,介质的主要成分是糖和蛋白质,而冰晶是口感的关键因素。口感要好,冰晶一是要多,二是要小。普通的制冷方式,由于制冷速度较慢,因此在制冷的过程当中,冰晶会慢慢“长大”。而液氮作为最快的制冷方式,其冷冻过程可以急速地穿越过冰晶的生长期,使冰晶失去了“长大”机会;此外,通过不断搅拌,还可以形成很多结晶的位点。双管齐下,这样一来,就保证了冰淇淋口味的细腻绵软。
“尤其是冻酸奶,对比会特别明显。吃普通制冷的冻酸奶,一口咬到冰碴儿;而液氮冻出的酸奶,就会特别细腻。”
这么低温度的液氮会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在这一点上,李若言一开始也很小心,还特意准备了防冻手套,结果实验后发现,液氮倒是出乎意料地安全。
“如果手上不小心溅到了液氮,部分液氮会迅速地汽化,在皮肤表面形成气垫保护层;未汽化的液氮,也会从皮肤上滑走,不会停留。因此,不会给人体带来什么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