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呐喊春晚”

2015年2月1日,第四届打工春晚在北录制,来自北京、广东、江苏和台湾的一百多名业余演员参加了演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各地工厂的生产线上,参加表演的三十多位儿童演员也都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因为业余演员们缺乏演出经验,原本计划3小时的录制时间被拖到4个多小时才录制完成,但是台下的观众却一直为他们鼓掌叫好,到每年都会作为压轴表演的大合唱《劳动者赞歌》响起时,观众们更是起立同台上的演员们一起合唱。

不一样的春晚

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春晚不同的是,打工春晚完全发自民间,并且仅在网络上播放。从2012年第一届打工春晚伊始,每一届晚会的主创人员都是各地打工者,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说相声演小品,舞台都不是他们的专业,下了舞台,他们穿上工装,就成为中国近3亿农民工当中的一员。

2015年打工春晚总共的21个节目中,有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和诗朗诵。除了两个节目的演员是职业歌手,其余演员均是一线工人、打工者子女和工人权利社会团体从业者。这使得整场晚会展现出与电视上形形色色的各台春晚迥然不同的气质。

崔永元从第一届打工春晚就开始主持晚会,他的名气为这台节目的推广做出不小的贡献。2月1日,同他站在一起的两位女主持王福菊和丁丽均是来自南方的工人协会的社会工作者,她俩在从事社会工作之前,同样也有着打工的经历。在舞台上,崔永元通过娴熟的主持和语言技巧调动观众情绪,并一次又一次为农民工群体呼吁权利实现,同崔永元相比,两位通过网络海选成为主持人的姑娘则显得很紧张——晚会刚开始的时候丁丽甚至双腿在发抖。但正如丁丽在网络竞选时所说,她曾经的女工身份让她知道工友们想的是什么。四名打工子弟校的学生表演的诗朗诵《北京,我来了》之后,丁丽在舞台上控制不住流泪,并在崔永元的鼓励下发表了一大段关于打工者权益的想法,博得台下长时间的掌声。

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数量庞大又廉价的劳动力,几代打工者放弃农村生活来到城市,进入工厂,成为生产线上的基层工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中国的GDP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这个群体却长期遭受歧视,权利时常受到损害,主要包括工作强度大,薪酬低,缺乏正常的社会保障,中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特点又让他们很难获得同城里人相同的权利。2010年,以代工生产苹果电子产品闻名的富士康在深圳的厂区于一年时间内发生了14起工人跳楼事件,中国工人的权利问题前所未有的受到全世界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来自深圳的张峰是工厂五角星乐队的鼓手,他和乐队成员在此次打工春晚上带来了歌曲《工作8小时》,作为这首歌的创作者,张峰2012年从湖北老家到深圳后在富士康深圳厂区工作过两年。他对记者说:“8小时工作之外的加班成为一种福利,因为只有加班才能获得更多的报酬。”谈及至今依然会偶发的工人跳楼,他认为很大原因在于“工厂里的年轻工人过于孤立,生活单调无味,内心的压力没有释放的渠道,可能导致跳楼的那根‘稻草’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从富士康离职之后,张峰进入一个面向工人的公益学堂,他在那里为工友们教授吉他和鼓。25岁的他也是在这所学堂里,从许多大学生志愿者那里了解到很多关于工人权益的知识,他在同记者的交谈里,经常会在话语间冒出“社会责任”、“劳工权利”一类的词汇。

他认为,让工厂里的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文化社交活动,对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网     2015/02/03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