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机动车禁行回归“步行城”
“宛平人家”共同记忆
除了古城外,“日军侵华”是宛平城老居民的共同记忆。
60多年间,郑福来一直担任着卢沟桥抗战历史的“义务讲解员”。今年85岁的他,世代居住在卢沟桥西,6岁时亲历了“七七事变”,头一天还在一起玩耍的10岁小伙伴四春子,被炮弹炸开了肚子。
郑福来亲眼目睹了被炮弹炸成废墟的宛平城。在他记忆里,自家三间灰土房的门窗没了,房子被炮弹炸没了顶,奶奶、父亲、伯父、伯母也不知道逃到了哪里。
像郑福来一样,土生土长的宛平人,不少都能讲上一段抗战“家史”。宛平城和卢沟桥也因其历史价值,半个多世纪前便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起,被战争破坏的宛平城开始修复改造,国家拨专款对城墙、城楼进行修缮。1987年,“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宛平城内建起,宛平城开始向游客开放,逐渐也成为了京城一景。
进入新世纪后,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建成对外开放,宛平城角楼、敌台、辅房等历史建筑也逐步复建。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热心的宛平人加入了服务和讲解的行列中。60多岁的刘志英,就是“宛平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天,她都和近500名戴红袖标的志愿者在古城里劝导不文明行为、为游客讲述历史故事。
不过,拥有古城文化和抗战文化“双重属性”的宛平城,虽然在30多年间进行了十余次各类“大修”工程,但并没有聚集起相应的高人气。
丰台规划分局在对区域现状进行梳理调查时,发现宛平城还有诸多方面亟待改善。一方面,宛平城现有的旅游资源是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爱国教育及卢沟桥的参观旅游为主,其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很大挖掘延伸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整体环境景观有待提升并缺乏相关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宛平城也存在活力不足、人气不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