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机动车禁行回归“步行城”
老城修复维持原生态
为了提升宛平城的历史价值,近日,新京报记者从丰台规划分局获悉,一份关于宛平城及其周边地区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并列出任务清单,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及责任主体,丰台区数十个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领取了相应的改造提升任务,拟在三年内前逐一实现。
方案强调,宛平城的改造提升将不会破坏老城“原生态”。对宛平城内现有的居民和业态,方案明确提出将会“区分”对待。
未来3年,宛平城内,一部分原有低端老旧业态将被置换,导入红色旅游、民俗文化产业、特色文创产业等。不过,目前宛平城传统居住和生活服务的方式明确将会保留,维系“原汁原味”的传统社区氛围。
“现在对于文物保护的理念,更强调以利用促进文物保护、以发展促进文化传承,而且老城的味道,很多都是居民们带来的。”丰台规划分局介绍,对宛平城的保护,将采取逐步有机更新的方式,一点点对功能进行“置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整治之后,宛平城的风貌将会发生明显改变。比如,全长640米的城内街,在整体城市设计导则的指导下,将城内道路铺装、沿街建筑立面、门牌字号以及夜景照明等,进行统一提升,并修整特色院落和巷弄。
此外,宛平城将制定专门的旅游规划,以宛平城、卢沟桥为核心,形成东西向历史景观轴和南北向抗战文化轴两个空间轴线,使该地区成为北京西南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节点。其中,城外晓月岛上的岱王庙将予以修缮,结合卢沟桥、宛平城形成东西向历史景观轴;城北还计划打造一座“宛平记忆抗战体验园”,结合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大枣园遗址、赵登禹将军墓等抗战遗址,打造一条“抗战遗迹轴线”,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丰台规划分局还介绍,未来,条件成熟时还会考虑在抗战馆的西侧建设和平宫,使这里进一步成为承接和平交流、展示和小型论坛的重要区域。
古城禁止机动车进入
其实,宛平城的“旅游开发史”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随着旅游接待的开展,城内交通压力的重负日益明显。
据宛平城内居民回忆,之前,城内居民和外来的车辆,都会开进城内停放,仅有的一条城内街道,时常被停得满满的,路更窄了,步行街的功能被剥夺,还严重影响了进出。
为此,去年丰台区启动了对宛平城周边停车的研究,思路是将城内机动车向城外引导。去年,北京市交管局发布了关于宛平城内街调整为昼夜禁止机动车双向行驶的通告。
根据宛平城及其周边地区改造提升方案行动计划,这座古城将回归成为一座“步行城”,机动车将禁止进入。作为配套举措,宛平城南还将建设地下停车场及配套,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另外,即将开通的地铁16号线,也为宛平城预留了一站。宛平城站站点建设将充分考虑与城南地下停车场的接驳换乘,也将考虑“步行城”的规划以及在地下与宛平城内步行系统衔接。
作为宛平城周边的区域交通规划,方案还提出,未来将考虑整体打通京石、西五环、园博大道进入宛平城和卢沟桥地区的三个主通道,形成宛平城周边两个道路循环,完善宛平桥、阀东桥、大瓦窑桥等立交节点,并在周边设置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宛平城档案
宛平城是我国华北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两开门卫城,东侧城门为顺治门,西侧城门为威严门,连贯的城墙和瓮城,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完整的历史城镇。
根据资料记载,宛平城自古就是京南门户,1637年,为防范李自成农民军北上,明朝建宛平城,作为屯兵卫城,名“拱北城”,到清朝时改名“拱极城”。辛亥革命后,宛平县划归河北省,1928年,县署正式迁至城内,改名宛平城。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宛平城发动“七七事变”,宛平城受损严重,现在,城墙上还有弹坑遗址四处、周边战场遗址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