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会馆回眸
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
四十年祖国未尽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
挽联墨写纸成,腹稿却是泪血合凝。是心声,是豪情,是信念、心志的迸发;是铜鼓,是号角,是吴钩、铁戈的撞击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旅平台湾同胞齐集台湾会馆,“喜庆光复”。在“亡省”半个世纪之后,台湾会馆终于重立于诸会馆之林。20世纪60年代,台湾会馆房产由原崇文区房管局接管,1986年1月原崇文区房管局向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移交了台湾会馆的房产管理权,经修建装饰之后,会馆焕然一新,重新成为台籍人士的聚会之所——宝岛旅馆。
台湾会馆是试馆,有清一代台籍举人在京喜跃龙门成进士公者,据统计有:
黄骧云,道光九年,己丑科二甲七十二名
施琼芳,道光二十五年,乙巳科三甲八十四名
张维垣,同治十年,辛未科三甲一百一十八名
施士洁,光绪二年,丙子科三甲二名
叶题雁,光绪六年,庚辰科三甲六十名
张觐光,光绪六年,庚辰科三甲一百零八名
丘逢甲,光绪十五年,己丑科三甲九十六名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台湾苗栗县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早年是风华正茂的才子,壮年是抗倭志士,晚年以诗砺志,志在光复故乡。
光绪十五年(1889),丘逢甲殿试中进士,时年26岁,有清一代40岁中进士未可言晚,26岁的进士可谓大器早成,少年得志。但丘逢甲无意于仕途上的进取,热心于桑梓的建设。
光绪十九年(1893)甲午战云起,海战、陆战均失利以后,李鸿章赴日“议和”,签订了辱国丧权的《马关条约》。丘逢甲奔走于台湾各界人士之间,联名致电清廷痛陈抗倭保台,表示台湾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日军在台湾登陆后,丘逢甲组织义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日军占领台湾全境之后,丘逢甲内渡居广东,以教书为生。每感愤时事,则以诗记之。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诗意激昂悲壮,多为复失地、雪国耻而作。如“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境多深沉凝重,展现出雅志、砺名、砥节的情操,并且蕴涵了不可动摇的信念,如“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丘逢甲感到无限欣慰,对“光复故业”充满了信心。然天不假其年,丘逢甲于民国元年(1912)病逝,年仅48岁。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