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纽约时报》登广告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Ad on dispute runs in New York Times

 
Comment(s)打印 E-mail 北京青年报  2012-09-03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people.com.cn]

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people.com.cn]

中国企业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8月31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登出半版广告,“郑重向美国政府、美国人民声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陈光标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刊登广告是为了展示中国企业家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决心。目前,他正在和日本媒体接洽刊登钓鱼岛广告事宜。

呼吁美国各界谴责日本挑衅

声明说,“日本右翼分子正在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正在破坏西太平洋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坚决抗议日本右翼分子最近挑起的钓鱼岛争端和所谓购买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我呼吁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谴责日本的挑衅行为”。声明提问:“如果日本宣布夏威夷是日本领土,美国人民会有什么感受?美国政府会有什么举动?”声明以英文、中文两种语言刊出。

记者查阅后发现,陈光标的广告刊登在《纽约时报》8月31日第19版“美国新闻”下半版,视觉效果醒目。这则广告还配发了三张照片,分别是陈光标的头像、钓鱼岛照片以及陈光标单腿“骑飞车”照片。陈光标在广告中的身份是“中国公民、世界和平使者”,广告中有他的手写体签名和联系方式。

1000美国人只有20个知道钓鱼岛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了正在中国国内的陈光标。陈光标说,近期看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挑衅行为,心里一直非常气愤。大概是八月初的时候,萌发了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做广告宣示主权的想法。“后来看到日本右翼登岛插上日本国旗,心里更是堵得慌,总想通过适当的方式作出中国企业家的贡献。”

8月12日至23日,陈光标在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旧金山等城市问卷调查了上千个普通美国人,发现其中只有20多个知道钓鱼岛,“我发现美国人根本不了解钓鱼岛,这更坚定了我做广告的决心。”

表达中国企业家捍卫主权决心

随后,陈光标开始和《纽约时报》接洽,最终以3万美元的价钱买下了相关广告版位。至于为何要在《纽约时报》登广告,陈光标给出了三条理由:第一,《纽约时报》是世界知名严肃大报,各国政要都非常关注,在上面刊登广告是向世界郑重表达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坚定立场。第二,二战以来,美国和日本一直有着特殊的关系,希望美国政要和民众尊重中国主权,给日本右翼分子压力,发挥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在维护西太平洋地区稳定和安全方面的作用。第三,是想表达中国企业家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决心,尽到爱国企业家的责任。

■ “珍珠港”被改成“夏威夷”

陈光标对记者说,这个半版广告从文字到版式都是自己设计的,从刊发效果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纽约时报》未经自己同意修改了个别文本内容。陈光标说,声明中的提问部分原本是“如果日本宣布珍珠港是日本领土,美国人民会有什么感受?”,但到报纸上“珍珠港”变成了“夏威夷”,质问的力度一下子就削弱了。

昨天,陈光标也得到了《纽约时报》对这处修改的解释,“他们的解释说‘偷袭珍珠港’事件对美国读者心理刺激太大,但我不能接受这种解释。如果美国人民、美国政府能感受到‘偷袭珍珠港’的刺激,也应该能理解我们中国人看到日本国旗插在钓鱼岛上的感受。”

已有日本报纸同意登广告

陈光标在《纽约时报》上登出广告后,网络上叫好声一片,称赞“标哥这次靠谱”,不过对于这位历来争议颇多的企业家,也有人质疑他借机炒作。对此,陈光标认为,爱国不需要低调,但要理性爱国和有策略地爱国。中英文双语对照是为了避免歧义,至于在广告中出现自己“骑飞车”的形象,陈光标称纯粹是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同时宣传环保理念。

据陈光标说,他目前也正在和日本的一些媒体联系刊登钓鱼岛广告的事宜,过程比较艰难,但已经有一家影响颇大的日本报纸初步表示同意,但开出了“几千万日元”(几百万人民币)的天价。“只要对方同意,出多少钱我也登。”陈光标说。

1   2   3   4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