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水池变身秀丽湖水、凉水塔上投射下变幻的光束,观光小火车载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穿梭在炼钢炉与老厂房间。雄踞京西九十余载的“十里钢城”如今再也听不到机器轰鸣,一座座钢铁老厂房华丽转身,成为文化创意园区和工业旅游的新景点。
40岁的刘陆光现在是首钢一名文创产业员工,在2010年底首钢老厂区停产前,他已在炼钢一线奋斗了整整20年。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恰逢第一届“首钢灯光节”,刘陆光和同事们一天也没休息,加班的劲头和过去炼钢时一样足。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始建于1919年。2005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逐步关停石景山厂区钢铁产能,至2010年底完成搬迁。
“首钢灯光节”是首钢按照《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拉开了首钢工业旅游的序幕,也是老厂区商业化运营的起点。
经过全新规划和设计的首钢老厂区在绚烂的灯光下被重新点亮。群明湖曾是炼钢的循环水储存处,工厂停产后承载着主厂区消防用水的功能,如今湖上建起一座长80米、最高达30米的音乐喷泉。在群明湖西侧,5个储氧罐经过灯光的装饰,化为5个花色各异的白底青花瓷。曾用来对炼钢高炉进行降温的凉水塔,而今成了3D展示的大屏幕。古老的工业遗迹矗立在夜空中,重现生机,极具视觉震撼力。
“灯光节可算没白忙活,首钢的人气一下就带旺了,我还头一次见这么多游客!”刘陆光心中又兴奋又感慨。
从机器轰鸣、钢花四溅的重工业基地,到流光溢彩的文化创意园,首钢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老厂区一起转型的,还有成千上万名像刘陆光这样的首钢工人。
刘陆光身材结实、脸膛黑红、手上布满厚厚的老茧。虽然一眼看上去还像个工人,但他的身份却已从过去的炼钢高炉技术员变成首钢文化创意园的招商主管。
“1990年我参加工作,那时首钢是北京最大的国企,全国钢铁生产供不应求。在老北京人眼里,能进首钢工作,就意味着有了个‘铁饭碗’。”刘陆光回忆说,从17岁参加工作,他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会在炼钢线上度过。
然而,2008年首钢停产搬迁的消息传来,4万多名老职工面临分流安置,刘陆光最终选择留守北京老厂区,进入了首钢新产业培训班。
新产业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包括重大装备制造、高端金属材料、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学员们还被安排参观了北京798、拉菲酒庄等一批知名的文创产业基地。为期40天的课程让很多老工人都眼前一亮。
“这一学下来,才发现挺有意思。原来旧厂房还可以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废弃的火车头、高炉经过修整能成为工业旅游的景点。我还发现,798留下的都是厂房,咱首钢还保留着一整套的工业设备,可以大做文章。”刘陆光心里终于有了底。
培训后不久,刘陆光就接到第一个工作任务:把北京第二通用机械厂的老厂房改造成集动漫创作、生产、交易于一体的动漫游戏城,成为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先试示范区。
厂房已经废弃多年。老刘和19名老工人组成了工作组,从清理垃圾、除草到收集厂区基本资料、丈量土地、设想每个厂房设施的新用途,几个月后,焕然一新的文化创意园区在旧厂址上建起来。2011年9月28日,首届中国动漫嘉年华在这里举办,一个月后,第十二届世界动漫大会也在这里落地。
“你看那个鱼雷罐,动漫嘉年华的时候好多小孩在上头爬,我就给他们讲这以前是炼铁厂用来装铁水用的。”刘陆光指着一个肚大口小、形似鱼雷的大铁罐说。这样的机械设备在动漫产业园区随处可见,每个“老物件”旁都立着块“墓志铭”似的牌子,来源、用途、使用年限被一一记载。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说,首钢的转型之路在国外已有先例,最著名的当属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成功转型。鲁尔区曾是欧洲最大的煤铁中心,随着重工业的没落,遗留下大批废弃烟囱、储藏罐、矿渣。1989年,当地政府将其改造为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
根据《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首钢工业区未来将被打造成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目前招商工作进展顺利。“小厂房已经有艺术家进驻了,大厂房现在也有几家大动漫公司在跟我们洽谈。”刘陆光介绍说。
“这座工业时代的庞然大物更像是承载了无数历史的雕塑群,吸引人们到这里来回忆曾经辉煌的工业化历史。除了凭吊过去,我们还能在动漫游戏城畅想未来,而建成后的钢铁文化主题公园将引领新一轮工业旅游的热潮。”吴必虎说。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