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纹身之兴起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3-10-10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莎士比亚的雷达可能从未探测到他的作品会将梅根•福克斯、丹尼尔•林克和琳赛•萝涵联系到一起。可事实却是如此,他们的身上都纹有莎士比亚作品的引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这种文绉绉的印记呢?

        据英国广播网站报道,长篇文字的纹身正从边缘文化走向主流。

        几乎每周都会发现一位名人将带有逆反色彩的,令人情绪激昂的名言警句印在身上。它们或是格言名句,或是学识不凡的论调。

        安吉丽娜•朱莉,这位纹身元老,前些天被看到在右臂上纹有一长串阿拉伯文。与它同纹在身上的还有田纳西•威廉斯的名句,激励人们下定决心的阿拉伯语与朱莉六个孩子出生地的坐标,以及其他。

        文学名句、歌词和发人深思的哲理非常流行。梅根•福克斯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摘取了一段纹在身上—“我们都会嘲笑那些镀金的蝴蝶。” 丹尼尔•林克则选择的是《针锋相对》上的一段话:“怀疑是叛徒,它让我们恐惧尝试,从而失去了能够让我们常胜的优秀品质。”而琳赛•萝涵身上的则是哈姆雷特上的话:“会做怎样的梦?”

        然而并非人人都是“高位”文化。哈里•斯泰尔斯就在脚上纹上了乔治•迈克尔的《无心耳语》—右脚:“永远不”,左脚:“再跳舞”。

        人们多会选择意义深远或者具有预见性的词句。大卫•贝克汉姆将爱妻维多利亚的名字印刻在了自己的身上,在名字的下方还印了拉丁文“所以爱和珍惜”,以及名言“完美的心灵”。

        书写在纹身的亚文化中总是不乏追随者,例如“及时行乐”这一拉丁语句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对象。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长句开始流行,伦敦弗里斯街的纹身艺术家卡洛斯说道。

        有一次,卡洛斯需要将艾伦•亚历山大•米恩的一句名言纹在一个人的胳膊和肩膀上。该句子是这样的:“永远记住你比你所相信的还要勇敢,比你所看上去的还要健壮,比你所认为的更加聪慧。”加起来总共要10行。很多人还有自己的内容,比如祖父最喜欢的话。

        长度是个问题。“人们带着长长的散文过来,但是为了保留久远,字体需要变大,”卡洛斯说。

        他专注的是将纹身做得漂亮。“它需要看上去高雅,便于阅读。”

        图书管理员麦克涵•琼斯在自己的胳膊上纹上了尼尔•盖曼的图画小说《睡魔》中的一句—“有时候,当你跌落时,你便在飞翔。”琼斯刚从大学毕业来到伦敦,看到事事都在迅速变化。她说,纹身是为了让她克服心中的恐惧。

        “它就像一个图腾,在我不知道要如何选择的时候它便意味着一些东西。”

        但为什么是文字而不是图案呢?琼斯说道:“我觉得图案不能像语句那样有着同样浓烈的情感意味。”

        在伦敦的美国人厄里斯•英在她的手腕上纹上了她最喜爱的一本小说--《白鲸记》—中的一段话“现在知道柏灵顿了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让人们做出容易的选择,让人们独立,并且不要总是寻找避风港,即便是在暴风雨的时刻。

        英在小说中的地点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长大,而现在她在伦敦生活。“我在(新贝德福德)生活了11年,并且确确实实隔段时间就会想家。这句话能提醒我,我在这里很好。伦敦就是那片深深的海洋。”而碰巧《白鲸记》也是英的丈夫最喜爱的小说,她后来才知道,那个纹身帮助她吸引了他丈夫走向她。

        “我们的朋友汤姆恰好提到了《白鲸记》,亚当就说那是他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我于是举起袖子尽可能自然地说:‘这个《白鲸记》’?这一过程对于两个土包子来说十分自然,”英说道。

        人们常常会拦下她来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不得不去解释有关柏灵顿的那一章节。”但英说她并不觉得反感,跟陌生人提纲挈领地讲出书中的信息让她觉得她与故事内容更为接近了。

        西蒙•涛普斯开了家人才招聘中介,他在身上纹了一条凯特•摩斯作品--冬日的鬼》之中的一句话:“因为那些我们选择去爱和爱我们的人,于是我们成就了自我。”这让他想起了他与他的女朋友格兰•卡纳瑞尔一起外出度过的第一个假日,在那里他读了这本小说。“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未婚妻,”他说道,“我见到她时我就是那款类型的人,她把我选了出来。”

        尼克•克里斯丁是一位伦敦的市场经理,他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将约翰•邓恩的玄学派诗篇《日出》纹在了自己的腿上。纹身的一栏写着:“爱,大同小异,无法知晓,也无从攀升,它更非时间的碎片,每个小时,每天,每月。”他纹身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一位有着很多纹身的“聪慧的姑娘”,然而尝试注定是失败的。

        然而在一段时期,对诗篇的推崇是在追求一种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的哲学。“事实上,这是因为偶遇一位姑娘而无法自拔,并感到有些无助,”他说道。

        那些亚文化群,如金属乐手,嘻哈舞者,或是图画小说的爱好者,对纹身情有独钟。

        它们可以振奋人心,作家、评论家山姆•雷斯说道,但也要小心这里的陷阱。“人们的品位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15岁你可能的的确确会认为《麦田里的守望者》饱含着你个性的秘密。但到了50岁,你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一些隐晦的简短的语句可能更佳。”

        为什么丹麦哲学家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的冥想和“枪与玫瑰”的歌词要刻在背上让看到的人大为不解。难道就不能将它们记入脑中么?

        英说那句《白鲸记》的引语就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忘记那一刻的碰撞。“所以我想让我自己记得,我不想忘记。我想让未来的自己记住独立是多么重要,”她说道。

        所有的纹身都有一个矛盾的地方—要独特,同时要成为某些东西的一部分,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妮娜•家布伦斯基说道。

        “这是建立共享的身份和表达对个体来说重要的东西,”她说道。那些来自莎士比亚、但丁或尼采的语句是让他人认识你的破冰式的元素。

        这种炫耀可不是只有一点点,文学死亡竞赛的创立者陶德•尊尼格说道。文学死亡竞赛是一项作者当着观众及评委朗读作品的活动。尊尼格认为纹身反映了人们对文学品位的渴求在不断升温。

        “我们从死亡竞赛中体会到人们希望自己是文艺的。这是个永恒的看起来很酷的东西。他们希望自己看起来有些书卷气。”

        但事实并非经常如此,尤其是当选择的文本看起来文不搭题的时候。当看到一则拉丁语纹身的时候,达尼埃勒•里罗伊德不由抬起了眉毛。这句话试图表达的是尼采的至理名言:“那些没有摧毁我的,必将让我更为强大。”但翻译却变成了“那些为我而磨平了的人,终将让我强大。”

        另一个问题也困扰着纯文学主义者。纹身的那个人真正知道作者的意思么?梅根•福克斯也许知道“镀金蝴蝶”这一名句的隐含意义。“或者她只是觉得这听起来挺好听,”尊尼格说道。

        《皮肤:自然的故事》的作者杰卜伦斯基对这一流行大为不解。她看到过很多例类似的用小字密密麻麻排开的词句纹身变得模糊不清。“在文字的纹身潮流中,这些文字通常在六个月到一年后就变得模糊不清了,”她说道。“两年之后,有一些就变得难以辨认了。”

        英非常喜爱她的《白鲸记》的纹身。她最担心的还是由罗恩•霍华德指导的由英国广播公司根据原小说改编的电影会改变其中的内容。她担心这本捕鲸小说可能成了一种时髦。

        “这将像多年前的海盗一样。被看作是装酷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编译:吴瑾)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