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百年孤独》迟到三十年 让马尔克斯改变对中国的印象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青年报  2014-04-18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正版《百年孤独》迟到三十年 让马尔克斯改变对中国的印象 [资料图片]

“1984年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的感觉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遗憾,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2011年)5月30日上午,在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中文版新闻发布会上,作家莫言这样说。他和许多国内作家一样,此前都不知道滋养他们走上文学道路的各种《百年孤独》版本原来都是盗版。

马尔克斯当初曾发下狠话“发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出版界一直为取得马尔克斯的正式授权而努力,因此有专家称,《百年孤独》在中国的正式出版不亚于当年震惊世界文坛的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82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之后,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未得到作家授权的情况下便被我国多家出版社擅自出版,其中蜚声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等经典更是有多个版本盛行于市。当年的中国作家,甚至各大学中文系学生都言必称《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爆炸”……,其影响之巨可见一斑。

1990年,马尔克斯曾到北京和上海访问。那次中国之行给他留下颇为糟糕的印象是,书店随处可见各出版社擅自出版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书。《哥伦比亚人报》的相关报道中曾写道,马尔克斯访问北京时对前来看他的文化界人士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这让当时在场的中国文坛泰斗钱钟书先生颇为难堪。该报写道,钱钟书先生听了马尔克斯半怒半笑之言,顿时沉默不语,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试图缓和一下局面,但是白费力气。“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就是马尔克斯在结束那次中国之行后发下的狠话。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中国出版界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间曾有10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向马尔克斯本人、哥伦比亚驻华使馆,甚至墨西哥驻华使馆(因为马尔克斯旅居墨西哥多年)提出版权申请,但都未得到任何回复。取得这位世界顶级文学大师的正式授权,成了国内各大顶尖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的梦想。

著名主持人梁文道曝料说,新经典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经典”)总编辑陈明俊就是因为想要出版这本书才进入出版界。早在2002年新经典刚刚成立之时,他们就开始向马尔克斯的代理人、被誉为“拉美文学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的卡门·巴尔塞伊丝女士发出邮件,诚挚地表达了引进马尔克斯作品中文版权的意愿,但石沉大海,杳无回音。新经典没有放弃出版马尔克斯作品的努力,一直与卡门保持着联系。2008年,陈明俊在给马尔克斯的一封信中写道:正如当年您在巴黎隔街深情喊着“大——师——!”向您的偶像海明威致敬一样,我们正隔着太平洋竭尽全力高喊着“大——师——”向您致敬。我们相信,如果您听到了,您一定会像海明威一样挥一挥手,大声喊道:“你好,朋友!”——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这些话让马尔克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陈明俊终于得到了卡门的正式回应。《百年孤独》的中文出版,终于出现转机。

向中国的出版社正式授权,对马尔克斯和卡门来说,是非常慎重的。新经典后来才得知,2008年,经验丰富、处事谨慎的卡门专门委派工作人员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明察暗访,长达两个月之久,对中国图书市场、出版机构,尤其是涉足外国文学的出版机构,进行了细致调查和严格评估。对于《百年孤独》这个重大项目,她必须审慎地为年过八旬的马尔克斯选择一个好“婆家”。2009年9月,卡门再次委派工作人员来京,与中方的版权团队、负责马尔克斯项目的编辑团队、行销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0年中国农历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新经典版权部惊喜地收到了卡门女士的新春大礼——正式授权新经典文化公司出版《百年孤独》中文版的通知。陈明俊欣喜地在微博中写道:“这是一个在中国出版史上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

把书正式授权给中国的出版社,80多岁的大师食言了。《百年孤独》收获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中国出版环境的规范化和与世界文化界对接的软实力,这种实力靠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信用、真诚和对法律的尊重。

《百年孤独》的正式出版,意味着这部问世40多年的世界殿堂级小说在中国终于有了正版书。记者近日搜索发现,百度文库依然在提供《百年孤独》的文档下载,一些网上书店依然在销售以往出版的各种版本的《百年孤独》。据出版方透露,应权利人及代理人的要求,他们有义务对未经权利人授权擅自出版马尔克斯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打击,并为此已专门聘请律师对各类侵权行为进行了调查取证。目前,对涉嫌侵权机构的调查取证工作均已完成,将陆续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力争给马尔克斯一个满意的结果,让这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大师改变对中国的印象。

(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5日 记者 桂杰 实习生 纪绘)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