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暨国家语言与翻译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在京举行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4-05-16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2月16日讯 由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翻译协会和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暨国家语言与翻译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于5月16日起至19日在北京举行。研修班邀请近百名在世界40多种语言领域耕耘多年的中外专家、学者和翻译工作者,以及长期从事各语言种类文化类翻译与研究的近400名研修会员参加,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覆盖语种最全、文化内容最丰富的一次语言与翻译专业盛会,展示了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人才发展的力量和前景。

在开幕式上,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张爱平、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王刚毅、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文化部前副部长和中国译协名誉理事刘德有等先后致辞,外交部翻译室前主任陈明明大使、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闫成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杨庆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马博辉、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陆小华、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等做主旨演讲。

张爱平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对外文化工作与国家整体对外工作共同经历了光辉、难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对外文化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关心和领导下,密切配合国家对外大局,通过介绍中华优秀文化宣示新中国和平友好的形象,不仅为新中国开辟对外工作局面发挥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而且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王刚毅在致辞说道,以出版为例,美国一家国际上主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收录的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图书文件几乎全部为海外出版。他认为,除体制机制和出版发行渠道等方面的因素以外,能够胜任国际传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能够被国外受众接受的高质量翻译作品的匮乏,是制约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他进一步指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做好新时期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提高对外文化翻译水平是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国家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外合作交流,促进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翻译工作者应该做到融通中外。应加大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提高对外文化翻译质量。”

在研修班上,来自国内40多家政府部门、高校与社会机构的近400名研修会员根据语言种类分为20个研修小组,就中国文化对外译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政府方针政策、思想学术、历史遗产、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新媒体传播等领域的语言、翻译、人才培养与机制建设等课题开展深入研讨,并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外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外国翻译家也在会上分享其翻译中国作品、推动中外文化互译与交流工作的经验。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逐渐增强,在中外文语言间做好翻译工作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中外文化互译队伍正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很多人在资料研究、学术交流、词汇研讨、中外合作、项目运作、信息对接、资金支持、落地推广等方面遇到不同困难,中国文化译介尚难以成为中外优秀翻译工作者的首选职业和终身事业,许多优秀作品因翻译瓶颈难以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此次研修班秉承“科学、服务、专业、可持续”和求真务实、解决问题的理念,重视研修成果转化,主办方将陆续通过《中国翻译》杂志、《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研修班官方网站(www.transculture.cn)、“文化翻译人”微信公众号、中国文化译研网(www.cctss.org)等平台持续推动后续服务工作,加大中外文化译介领域的专业信息服务力度,为各语种的文化翻译工作者打造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平台。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