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董晓 |
中国网9月3日讯(记者 王振红)“中国有句老话,人活70古来稀,我今年已经是88岁,耄耋之年,算起来是高寿了,如果明天让我去见马克思,我还是心不甘,情不愿,总是想再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多做一些事情。我虽然已经退休了,我愿意做大家的后勤部长……” ,扮演邓小平的特型演员董晓,近日在话剧《春天的故事》中的这段深情演绎,惟妙惟肖的方言,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生动地再现一个血肉丰满的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展现了伟人情怀。
台上的董晓形神兼备,一言一形像极了伟人邓小平,感动了全场观众。台下的董晓身着笔挺的军装,沉思的眼神,温和的笑容,言语间不自觉地夹杂着四川话……近20年特型演员的演艺生涯,让他举手投足间都流露着伟人的痕迹。
令记者惊讶的是,说着地道四川话的董晓居然是位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惟妙惟肖演绎88岁老人的他居然才48岁。谈及十多年演艺生涯的酸甜苦辣,董晓淡定从容,娓娓道来。
缘起1994
“走”近邓小平
董晓从17岁开始学习表演,在大连话剧团演了不少话剧,电视剧影视剧兴起的时候,也参与拍摄了不少的影视剧。
1994年大连话剧团刘占加老师,看到董晓穿着军装在排演话剧《使命》,说:“你能演青年邓小平。” 董晓说“这不可能”,觉得自己除了个头像,没有任何地方像邓小平,怎么看自己都没有邓小平的影子。刘占加见董晓不相信,干脆请人给董晓造型,化妆,照了一堆黑白剧照,拍出来效果不错,其他老师和同事也鼓励董晓往特型演员发展,这给了董晓很大的信心。他开始一点一点留意,查阅大量和邓小平有关的资料:影片、照片、音像资料、报道,翻阅大量邓小平的书籍,那时家庭经济不宽裕,话剧也不景气,董晓花费了不少钱甚至借钱去买资料,“300多元的画册当时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他谈及当年的困境,不好意思地说,“还钱的时候特别着急,但我还是借钱,通过各种渠道,让自己‘走’近邓小平。”
情定1996
“贴”近邓小平
1996年年底,深圳办“迎新年•喜迎香港回归”的晚会,在晚会上董晓第一次扮演邓小平,造型是青年时期。“当时我的造型也不像,还不会说‘邓小平’的话,非常着急。连夜打电话给新影厂的朋友,借音像资料,不断地听邓小平说话,连续听了两天。”董晓回忆说。
“我希望有一天,待到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就是坐着轮椅,也要到自己的土地上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句台词董晓学了很久,“四川方言对我来说非常困难,开始计划带表演,但呈现不了,我只能站在台上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不能给近景,因为形象也不像邓小平,只出了声音。”谈及第一次扮演邓小平的失败经历,董晓爽朗地笑了,“这是未来表演的基础,我认定将来一定会堂堂正正,尽量趋于完美,把邓小平演好。”
从这以后,董晓走上了邓小平特型演员的艺术之路。很快,他在《风火青春》、《向前!向前!》、《东渡黄河》等影视剧中出演了邓小平。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