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至莫斯科将建跨国高铁 总花费或达1.5万亿元

 
Comment(s)打印 E-mail 京华时报  2014-10-17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目前仅有两趟中俄国际列车,往返于中国的北京和莫斯科。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悉,在会议中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这意味着,一条超过7000公里长的高铁将连同北京、莫斯科,北京通过铁路前往莫斯科的时间也有望从现在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

□ 进展

中俄有望跨国通高铁

李克强访俄期间,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拟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并有望将这条高铁延伸至北京。

根据初步设想,“莫斯科-喀山”段高铁营运后可把莫斯科到喀山两地间列车运行时间从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这条线路通向北京后,也能将北京至莫斯科之间铁路运行时间由原来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这一“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国高铁有望在俄落地,中国国民去往莫斯科将增加一种选择。

据了解,目前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直飞航班飞行时间大约在9小时。两地之间既然有飞机通航,为何还要修高铁?有专家表示,相较而言,飞机运量小,高铁运量大,除了满足客运还有大宗货运需求。

有媒体分析,这条铁路的建设本身就将为中国及邻国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同时,还可以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

将洽谈设计和施工投融资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郑健指出,下一阶段,双方将根据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郑健说,这份备忘录的签署,推进了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项目。据他介绍,目前中俄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服务、设备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 难点

技术关我国高寒动车耐-40℃严寒

中俄高速铁路破土动工,面临哪些难题?

俄罗斯部分地区纬度较高,虽然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但铁路需穿过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地处亚寒带气候的西伯利亚地区,这无疑给铁路建设的技术、设备和车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参观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的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疑问,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是否能在高寒地区运行。李克强强调,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

昨晚,记者联系中国北车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单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我国已完全具备在高寒地区修建高铁的能力,大连到哈尔滨的高铁就是一项很好的例证。而从行驶车辆的角度而言,中国北车生产的300公里以上高寒动车组,也已经在哈大线使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作为我国国内唯一一家供应高寒高铁车辆的企业,中国北车表示,会参与竞标争取让中国高寒动车走进俄罗斯高铁市场。目前,中国北车生产的高寒动车组适应的最低气温锁定在零下40度,同时要满足防雪密封、隔热保温、空调采暖、水系统防冻等技术要求。

1   2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