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我发现在准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一个主要疑问就是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不够有特点,不够有意思,不够深奥。由此引发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不敢写自己立刻就想到的、最贴近生活的内容,而总是想着如何创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因为这种两难境地大到开篇布局,小到措辞举例,无处不在。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学生举步维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维。很容易理解,大家都觉得众所周知的内容没有意思,没有新鲜感。即便是应试作文,也确实如此。如果阅卷人读完了全部文章,觉得其内容丝毫没有任何独特之处,任何道理例子都是社会评价体系重复过无数次,或者自己已经熟知的。那必然会觉得有些无聊。一旦他的这种心理被唤醒,很难说这种心理状态不会影响到最后的分数,因为人为给分机制多少都会有主观因素。
于是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对这些内容避而不谈,转而去寻求一些深奥、常人通常不懂的内容。但这样做有两个问题。其一是这样的内容应用到文章本身就很困难,要求写作的人知识有积淀,内涵有深度,这是短期培训班无法企及的目标。其二是这样的内容,若处理不当,读起来是很让人痛苦的,因为读者有可能真的不懂。
似乎这个问题到此无法圆满的解决,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两难。因为除了常识和深奥的知识,还有一类信息是我们可以用的。即,虽然很普通简单,但是阅卷人并不知道的事情或道理。例如你自己的生活经验,你的阅历体验,你的价值观念,你的喜好与厌恶等等。这些源自生活的感想和经历,说出来别人可以立刻明白,而且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因为他没有这么活过。这和写剧本或者写小说是一样的,其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有意思的地方是,即便很平常,它也是你没接触过的生活与思维方式。这样的电影也好,小说也好,文章也好,都能够给人非常鲜活的、再活一次的体验。这样的内容给了读者一次机会去以另外一个个体的视角来审视、理解、解释世界,而这本身就像一次探险。只要有未知,自然就会唤起人们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写出有意思又有特点的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
(来源:新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