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3D版的视觉重建工作共涉及超过1400个特效场景,涉及当年耗资两亿美元的CG特效镜头和3D实拍的所有素材,3D视觉重建团队针对这些镜头进行重新修复和整理,每一个镜头都经过多番调试预览,力争达到最真实、最符合物理空间关系的效果。全片震撼的3D特效场景层出不穷,节奏控制的非常到位,全新3D特效技术打造出灾难场景,公路被截断、桥梁集体坍塌、高楼大厦如覆倒的多米骨牌,巨型火山爆发、滔天海啸巨浪,无论是大场面还是细节,都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灾难来袭。
3D重建工程耗时巨大,除了对原始拍摄的3D素材进行重建以外,特效师还必须针对2D拍摄素材中的视觉元素(如汽车、道路、路灯、树木等等)建立三维模型,并重新建立三维景深信息,利用为本影片量身定做的软件环境和算法,充分确保视觉重建效率和质量。
在3D视觉重建的制作过程极其浩大,启用多达460名技术工程师,每天工作20小时以上进行2D的重新绘制以及3D的素材重建,以“正确而细腻的表达每片雪花和每一滴雨水”的苛刻标准完成了本片极高难度的视觉重建工作。这一切,无疑将会给观众带来空前的视觉震撼效果。
参与了本次视觉重建核心工作的技术团队成员视觉工程师基斯•科尔利和崔晓宇先生与到场的媒体和影迷朋友共同分享3D视觉重建背后的故事。
参与了本次视觉重建核心工作的技术团队成员视觉工程师基斯•科尔利(右)和崔晓宇先生与到场的媒体和影迷朋友共同分享3D视觉重建背后的故事。[中国网] |
据基斯•科尔利介绍,在3D重建过程中拿到的是原始电影素材,其中包括很多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未曾使用过的画面,成片时删减了一些对话场景,并加入新的灾难场面镜头,使得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增强。
中国团队的负责人崔晓宇则透露,此次联手完成3D版《2012》制作的“多国部队”中,中国团队占核心地位。他并不讳言外界对影片先入为主的偏见,他坦言这是由于市场上太多低劣的3D电影坏了3D这块招牌,怪不得观众。崔先生表示自己对《2012》的3D品质有足够信心,看好它在上映后赢得观众青睐。同时,对于近两年一直被说来说去的“转制3D”一词,崔晓宇认为,真正对观众负责的后期3D制作,绝对不是转制那么简单,“我一直坚持说是3D视觉重建,真的像完成一部全新的作品一样”。
据悉,本片经过3D视觉重建后,灾难场景的视觉冲击力大幅度提高,如果不经过适当删减处理,原片北美PG-13的分级可能难以得以保留,因此在北美上映日期也将推迟到明年。11月20日,中国成为全球最先上映未删减3D版本的国家。为了适应很多影院更高规格的音响效果,3D版的声音也进行了重新混录,甚至还推出了11.1声道的版本,力求音响和画面达到最理想的结合状态。哥伦比亚中国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张苗表示:“我们当然希望这部取得很好的票房,成功的话我们甚至会让其他经典电影在中国进行3D复映。”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