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渴
肖焕义五十多岁,你不出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可能压根不知道你的存在。但只要你一搭腔说话,肖焕义能立马神采飞扬地和你聊上。手扶盲杖,两腿撑地,稳稳坐在凳前,他说话的时候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活像一个说书人。“我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听广播,听评书。特别喜欢历史题材。”
“我从阜成门过来,顺当的时候50分钟,坐107到鼓楼,再倒58路。一般周四周五听书,周六听电影。”
“第一次到红丹丹来是2006年9月份,当时有志愿者带,后来我就能自己过来了。”在红丹丹对面的一家小饭馆,肖焕义把碗端得高高的吃宫保鸡丁盖饭,偶尔还循声和墙角另外两个盲人聊天。这家饭馆显然已经很熟悉这些盲人,他们用碗盛盖浇饭,而不是用盘子,这样更方便他们端着吃。吃饭的时候,肖焕义还喜欢喝上二两小酒。
“那时候是听电影,听过《永远和你在一起》、《我的父亲母亲》、《小兵张嘎》、《宝贝计划》……2006年底我做按摩工作到别的地方去,离得远,就没来了。”
“2011年3月我再来的时候,知道有了有声图书馆。嘿,开始那叫新鲜哪,摸着听书机,熟悉操作。以前我只听过广播小说,人播什么你听什么,听到关键处还得等下回,慢呐。一本小说,广播里也不全读,有删减,走马观花不过瘾。国家电台的广播,题材也比较偏政治,不轻松……”
2011年6月份,肖焕义“看”完了他的第一本有声图书,《乔冠华与龚澎》,这是他喜欢的近现代历史题材,“乔冠华和龚澎的女儿写的,乔冠华后来又娶了章含之嘛……”虽然看不见,多年来肚子里存了不少“谈资”,肖焕义喜欢和人聊天。
“我20多年前从北京盲校毕业的,那时候也读了不少盲文书,医、科、文学、艺术……”虽然作为盲人只能学按摩做按摩,肖焕义读书的兴趣很广泛,是个胃口很大的知识“杂家 ”。
“我叫肖焕义,小月肖,焕然一新的焕,义气的义。我们盲人读的盲文,只表音,不知道是什么字。这是后来别人告诉我我才知道的。”能够达到和明眼人一样的认知,是肖焕义得意的事情。
自从可以“看”有声图书,肖焕义读过《乔冠华与龚澎》、《黄河殇》、《解密上甘岭》、《尘埃落定》、《副县长》、《北京不向北》、《金陵十三钗》、《旗舰》等近十本书,是来这儿最勤快的读者,因此得名“粉丝”。每次一坐在听书机前,他能静静地聆听几个小时。
朗读者
听书时间长了,盲人读者会熟悉一些朗读者的声音。
“《解密上甘岭》、《黄河殇》都是石木兰阿姨读的,她虽然有些南方口音,但我能接受。跟年轻人读的不一样,她读得感情很投入,厚重,像老年人讲故事,娓娓道来。”肖焕义说。
石木兰是有声图书馆稳定志愿者里最年长的一位“朗读者”。近八十岁的她仍被一家肿瘤医院返聘为老专家。每周二和周四的上午九点,石木兰在录音间准时出现,大衣,提包和环保袋挂在椅背上,穿上件背心,打开录音软件,翻开书,接着上次的进度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下午一点钟,她存好今天录完的音频,拿出准备好的盒饭或面包,就着保温杯里的茶水吃午饭。吃完正好一点半,她会到楼下办公室登记下今天的进展,和工作人员聊上两句,然后匆匆打车去医院上班。从2011年上半年起至今,除了出差或者有急事,从未间断。
一年多时间,她已经读完了《旗舰》、《京华烟云》、《黄河殇》等好几部大部头小说,一部五六百页的小说,每次能读三十来页,读完一本差不多要两三个月时间。因为是广东人,虽然在北京工作了一辈子,石木兰说话仍然有些口音,有些字的发音吃不准。在她读过的书上,全部是用铅笔做过的标记,在哪断句,一些重点字词的发音,都注出来。“你得提前准备好,预读一下。”
石木兰也偏爱历史、传记题材,很对“粉丝”肖焕义的胃口。偶然碰到,他俩会聊上几句。
“我读的有口音,你听不听得惯?” “我就喜欢南腔北调……马一凡(《旗舰》里的人物)说话结巴,您学得可真像。那时候的人都不会拍马逢迎……”
“我正在读的《中国远征军》,你也可以听一听,应该会喜欢。”
石木兰虽然年长,但身体健朗,说话干脆利落,读书的时候,不疾不徐中不乏铿锵有力。2011年,她在报纸上看到红丹丹募集读书志愿者的新闻,先在网上填报了志愿者报名表,几天后又打印出来邮寄了一份过来。在接受了培训后,石木兰有了信心,虽然普通话不是那么字正腔圆,但只要读得清晰流畅,像说话一样自然,听着舒服就行。
心目图书馆征集志愿者意见的时候,她专门写了一张A4纸大小的意见和建议:受众对藏书的感受如何?他们希望听些什么书?他们的年龄组是什么?文化程度如何?志愿者不知道,就怕读了没有听众……
49岁的盲人周玲是一个固定的听众,她家里也有部从红丹丹借来的听书机。除了不能“看”书,出门买菜、洗衣服做饭,“明眼人能做的事儿我都能做。”她在积水潭医院有份“ 电话咨询”的工作,每天上班负责接听热线。下午四点半下班后回到家里,烧好开水,做上饭,她一边听书一边等家人回来。吃完晚饭,和儿子老公聊聊天。她会在晚上睡觉前再静静地听会书。
第一次是听小说《活着》,福贵跌宕起伏的人生让周玲泪流满面,她听了整整一晚上。
周玲是23岁时看不见的,那时,她刚当上护士,一天晚上下班后,她突然只听得见自行车响却看不见自行车在哪。医院的老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要盲了。她先是天天哭,然后趁着最后一点光明夜夜出去跳舞狂欢。
她和朋友们去大连的海边玩,有天晚上,等所有人都睡着了,周玲来到海边,上了甲板,想要跳海,一死了之。“哎呦我的妈呀,大海怎么那么黑,海边怎么那么冷?”说到这儿,周玲忍不住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周玲决定与其哭着活,不如快乐地活下去。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