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的华人武术家、功夫明星李小龙。 |
2
一个文化符号: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文化符号的产生,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兼容性。尤其当两种文化相遇,最初碰撞时,很难在最一开始就对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真正的了解。最初相互了解的恰是彼此代表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一种载体。
如同迈克尔·杰克逊对中国人是一种特别的美国文化符号一样,李小龙同样是无可替代的文化符号。正如马明达所说,李小龙不仅仅在武学方面实现了中西融合,实质上是推动了两种文化的互动,让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手握双节棍、脚蹬黑布鞋、一身黄色黑杠连体裤、身轻如燕的灵活身手、标志性的嘶吼、打得坏人跪地求饶……这是李小龙发展到鼎盛时代最经典形象。《精武门》是李小龙集风格之大成的代表作。当陈真以一记飞脚踢碎租界公园大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将“东亚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著名情节令多数观众都会产生“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
对于中国人来说,李小龙适逢其会。北京大学教授、文化批评家张颐武对此的解释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尚未开放,一度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在当时的情况下,海外华人就代表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毫无疑问,李小龙及其饰演的所向无敌的角色增强了海外华人的种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李小龙也拥有很多西方粉丝。对他们来说,李小龙为他们认识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他通过拳脚功夫和刀光剑影制造了一场场“视觉的震动”。不仅如此,有西方教育背景的他以旧世界的“变革者”的姿态进入西方的视野,他所塑造的“中华大丈夫”的阳刚形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又加入了部分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因此也颠覆西方人眼中刻板又阴柔的华人印象。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