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开放式精神卫生疗养——让病人回归社会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3-10-10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中国网10月10日讯 (记者吴瑾) 一场旨在消除歧视,帮助精神病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论坛于上月末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

        论坛成员由长春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意大利爱心与服务协会--爱福协会的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组成。

 

 一项精神卫生研讨会上月在长春召开。[中国网]



        长春与爱福协会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合作,于2010年建立了开放式居住疗养方式,使得精神病患者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下进行康复训练。

        长春市卫生局副局长郗书元在论坛开幕式上讲道:“[此项]精神卫生项目在长春三年的开展,通过便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对于预防、控制、提高、健全康复者生活质量……起到有利、积极的作用。”

        在与意大利爱心与服务协会,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年的合作中,长春市共建立了两个开放式社区精神卫生康复中心来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重新走向社会。

        开放式社区精神卫生康复的概念最先是由意大利精神病专家弗兰克•巴萨利亚提出。意大利于1978年践行了该提议,设立了108号法律,关闭了所有精神病院,并让精神疾病患者与社区居民一起生活。在过去的30年里,意大利的精神卫生服务不断趋向成熟。

 意大利精神病医生乔瓦娜·德尔朱迪切 [中国网]



        意大利精神病医生乔安娜•德尔朱迪切说道:“108号法令诞生,使我们梦想得以实现。它的意义是围绕遵从病人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去处。”

        “现在意大利已经没有了精神病院。”

        2008年,一辆满载着精神病人的列车从意大利驶向中国。2009年,中国的精神病专家拜访了意大利特伦托省来学习开放式社区精神康复中心的经验。同年,爱心与服务协会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协作主持的玫瑰园开放式精神疗养社区成立,并得到了欧盟的资助。而之后协会与北大六院的合作又拓宽到了安徽铜陵和吉林长春。第一阶段的合作将于2014年2月结束,紧接着第二阶段的合作将从2014年持续到2017年。

        北大六院的医生兼党委书记王向群说:“我们的宗旨是在社区中开展工作,消除偏见、歧视,让社区居民在观念上发生改变。”

        而在中国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依旧很严重。刘洋是开放式社区的一位病人。他的母亲因为担心闲言碎语,至今不敢告诉邻居自己儿子的真实情况。

北京六院医生王向群 [中国网]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春第六医院医生李知长年在精神卫生领域工作,她认为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很难用“合格”来评价。“在与基层医院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医生不具备精神卫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他们的岗位流动性很大,我们很难给他们系统性的训练让他们知道如何对待精神疾病患者。”

        “此外,由于很多医生不敢接触精神病人,因而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得到社区服务。”

        针对李医生的困惑,王医生提了他的建议。“医院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同时,政府可以向民间购买服务为他们建立鉴于家和医院之间的‘半路家庭’来帮助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他继而道,“有时候医生会发现家人比自己更懂得病人。”

        爱心与服务协会的项目经理乔瓦尼•加佐力总结道:“精神卫生不光是医疗界的任务,它也是全社会各界都应面对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切实问题入手,将基础知识和理念带给社区。”

1   2   3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